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的坚强 > 你能找到一件无私的善行吗?

你能找到一件无私的善行吗?

克里希那穆提有过这样一个提问,“如果你的善良有个动机,那还是善良吗?抑或善良是一种丝毫没有动机的东西?爱有动机吗?如果我爱我妻子,是因为她给了我她的身体,因为她为我生了孩子,她为我煮饭,她为我洗衣服,在我谋生的时候她照看房子,那么那是爱吗?爱、慈悲有原因吗?”

有人会回答,“善良是没有动机的。因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他的善良没有任何原因。”他接收的观念是“善良=没有任何条件的好”,一旦他的行为出于某种原因,就不再是善良了。在他的心中,功利是不好的,更不用提自私自利了。

还有人会回答,“善良是有动机的。因为他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并且要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本身就是动机。”在他的心中,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功利的,包括善行和爱。

如果你认真回顾生活,思考行为动机,你会发现“我根本找不到一件无私的善行”。

先不说很多有目的的善行,比如一家企业为了塑造品牌形象而去做公益,一个人为了领取奖金归还失主的物品等;哪怕一个人看起来毫无所求的行善,也多少出自情感上的需求。我捐款,是为了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我帮扶弱者,是为了施展自己的能力;知道什么是设身处地吗?我们之所以为他难过,不过是因为和自己的情况相似,引起我的共鸣而已。甚至我觉得安慰了他,也就安慰了我自己,投射着自身的渴望和恐惧。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当事人的认可,没有社会对此类

行为的宣扬,做事之后反而被中伤,甚至行为之后自己内心崩溃,我们还会做吗?我相信不会。我奶奶曾经说过“做好人很快乐”,如果做好人产生不了任何影响,相信我,没有人愿意花工夫去做的。

那么我们真的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吗?

难道我对他人的愧疚之情、同情之心实际上都出于私心?都只是跟我自己有关?

你需要明白的是,哪怕所有的善行都并非完全无私,也不代表它是自私的,它只是功利而已。

关于功利原理,边沁认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自己,实现路径却是与他人的共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会减弱自身的幸福感,而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无法实现幸福感,真正的幸福应该是通过与他人达成共识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人们在考虑事情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从自我的感受和所得出发。每个人都画了一个圈,在范围以内不吝于做一些好事,因为与自己无害,还可以预期获得精神满足;范围以外,当被触碰到实际利益或者底线时,人们总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当善和利益不发生冲突时,人是愿意选择善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你要做好事,并且无所求地做”。好像,所有有初衷的行善都不再是善行了一样。可是,没有回报的付出是无法长久的。就像在一段感情中,一方一味付出,一方却没有任何回应,这段关系绝不是健康的,它

只会让付出者丧失信心和善良,让索取者变得不懂感恩和回馈,我看不出无私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以,人的本质是功利,要认可和接纳这一点;同时教育孩子善待自己,尊重他人,有底线地行善。这样的观念才可能造就真正善意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掠夺人性,反而显得肤浅,还可能导致伪善的蔓延。就像在教育孩子分享时,不是“把你的给其他的小朋友吃”,更好的方式是“自己吃不完,为什么不让需要的人吃?”这句话强调的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与人为善”。能做到这一点的成年人,已经是善良人了。至于“无私奉献,舍己为人”,既不必要,也得看对方是什么人。一般来说,正常人很难做到为了和自己情况差不多的外人无条件付出的,也没有实质的意义。盲目推行这样的标准,是愚昧和虚伪。

不功利也许并不是一种美德,它意味着没有追求。人类的每一个优点都针对着一个弱点或缺陷,与优点相比,人类的弱点和缺陷是更本质的东西。人类的动力源于缺陷和不满足。一个完全不功利的人,也往往是一个冷漠的人,他不奢望从他人身上得到任何好处,也就不可能与他人产生任何共鸣。而一个没勇气承认自己功利心的人,绝对不是诚实的人。因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任何一种行为,都应该有一个支持它的初衷,才可能持续。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辜负自己,不打扰他人,同时学会分享和回馈。毕竟与无私相比,功利更符合人的本质。只有在切身

的利害关系中,人才会不吝表现自己的德行,以期引起别人的好感。“没有谁能完全敞开自己的内心,也没有谁能完全关闭自己的内心。大多数人只显露与自己利益攸关的那一部分,而把于自己有害的那一部分隐藏起来。因为我们太需要美化人性了,在这种美化中,世界变美好了,人变可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