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菊与刀:精装插图本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在外国观察者看来,文化的自我修养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对那些在本国从不学习修养方法的观察者来说,到了高度信赖修养方法的国家之后,就最容易产生误解。他们会问,修养方法本身已经很明确了,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吊在钩子上?为什么要气运丹田?为什么对自己这么苛刻,一毛不拔?为什么只注重修行一种功课,而不克制那些本应该训练的某些冲动呢?

美国的自我修养的方法和传统相对来说很不发达,他们认为一个人若已经选定了目标,他就会在必要时锻炼自己朝着目标努力,而锻炼与否要取决于他的理想、良心或维伯伦所谓的“职业本能”。为了当足球运动员,他要忍受严格的纪律;为了成为一个音乐家或成功的企业家,他可以放弃一切娱乐活动;为了良心,他也会拒绝一切邪恶和轻浮的举动。

但在美国,自我修养不像算术是一门专业性知识,可以完全脱离实际地学习。如果说美国真有这种修行的话,那就是欧洲某些宗教领袖或传授修炼方法的印度教牧师教的,***的圣特丽萨或圣胡安传授的冥想和祈祷等宗教性修行,在美国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是日本人却认为,不管是参加中学考试的少年、参加剑术比赛的人,还是贵族,都要在学习完应付考试的内容之外,进行自我修养。不管他成绩多好,剑术多高超,也不管他礼数多周全,他都必须放下书、竹刀或社交去修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要修行的,各阶层的日本人判断自己和他人时,有他们的通行标准和一整套关于自我克制的概念,但是不修行的日本人也同样认为自我修养的术语和实践,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地位。

自我修养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培养能力的,另一类是能学到更多东西的。我把第二类称为“圆熟”。这两者在日本有很大的区别,目标在于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有不同的根据,可以通过不同的外部标志来识别。本书中已叙述了不少第一类型的事例。如那位陆军军官在谈到演习时说,他的士兵平日演习长达六十小时,中间却只有十分钟的小憩,“他们都知道怎样睡觉,现在要训练他们的是不睡觉”。在我们看来,这种要求太过极端,但他们却只是想培养士兵的能力。他讲的其实是日本一种公认的精神驾驭术,即认为意志应当驾驭肉体,因为肉体可以经受一切训练,所以就算肉体受到了损害危及健康也不必不理会。日本人的“人情”理论也都建立在这种观念之上:不管健康允不允许,也不论肉体本身经不经受得住,肉体都必须服从于人生大事。总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哪怕牺牲自我修养,都要发扬日本精神。

但是,日本人如此表述可能是过于武断了。因为,在美国日常用语中,“不惜任何自我修养的代价”的意思往往是“不惜任何自我牺牲”,而且有“不惜克制自己”之意。美国人的修养理论是,不管是外在修养还是内在修养,也不管修养是外部强加的还是自发性的,人都要从小开始进行修养而融入社会。修养的过程是压抑的,人们对这种愿望受到限制的做法非常认可,他必须作出牺牲,并且不免会被激起反抗情绪。这不仅是许多美国心理专家的观点,也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哲学,这样来说,心理学家对我国社会作出的分析是确实饱含真理的。孩子到点“必须睡觉”,从父母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睡觉是一种自我压抑。很多家庭的孩子已经进行过修养,知道人“必须”睡觉,却仍然要反抗,每晚大吵大闹表示不满。他的母亲还规定他“必须”吃的东西,包括燕麦粥、菠菜、面包、橘子汁等等,但美国孩子却学会了反对那些“必须”吃的东西。他总结出来凡是“对身体好”的食品都不好吃。这是美国的惯例,日本人听都没听过,而且在希腊等某些欧洲国家也看不到。在美国,成年就代表着不用管对身体好不好,可以吃好吃的东西了,也意味着摆脱了食品上的压抑。

但是,与西方人关于自我牺牲的一系列理论相比,这些有关睡眠和食物的观念都微不足道。父母要为孩子牺牲很多,妻子要为丈夫牺牲事业,丈夫要养活一家老小而牺牲自由,这些都是西方人关于牺牲的标准信条。对美国人来说,不需要自我牺牲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确实存在。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认为父母疼爱孩子是天性,女人喜欢婚姻多于其他生活,而丈夫也是做他喜欢的工作养活一家人,比如当猎手或花匠等,这怎么算是自我牺牲呢?如果社会作出这种解释,人们按这种解释而生活,那就不存在什么自我牺牲的概念了。

在其他文化中,美国人认为的那些“牺牲”都被看做是相互交换,有的把它当做是投资,以后会得到回报;有的认为别人帮过自己,现在就当是报答。在这类国家,甚至父子关系也是这样的。父亲在儿子年幼时的悉心照顾,儿子会在父亲的晚年和死后偿还。各种商业关系也都是一种民间契约,它往往要求双方对等,一方提供庇护,另一方则提供服务。只要对双方都有利,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做出“牺牲”。

在日本,为他人服务是相互的,既要求对收到等量偿还的东西,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