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秦始皇:朕带五万大军到明末 > 第31章 廷议(二)

第31章 廷议(二)

有了皇帝对大方向的掌握,李斯顿时觉得轻松一大截。后面的工作只要按照这个方向去做就好。

冶炼只是生产环节,还有售卖环节。

铁器售卖环节就比较容易控制,凤翔本来就缺少铁矿,靠自身生产是无法满足民众用铁需求的,还需要其他地区铁器的流入。

本地铁器更有价格优势,不易外流。只要保证本地铁器的质量和外地铁器质量相同就可。

至于酒类、书籍的股权收购,因为时间紧迫,尚未正式实行。

李斯开始先对酒政面临的问题进行汇报。

酒业关乎粮食储备,因此在明初时,由于北方大规模用兵,粮食短缺,朱元璋大力禁酒。

在明朝局势稳定,经济向好之后,粮食丰足,考虑到民风民俗,于是朱元璋便放开酒禁,允许百姓酿酒,对酒征取三十税一的商税。

酿酒是“以曲定酒”,酒曲是酿酒的关键。各朝各代大多采取对酒曲进行控制,由官方制曲,因此大多时间内酿酒不违法,私自制曲违法。

但到了明朝,由于社会对酒类需求,朱元璋深谙时弊,体贴民情,对酒政制度采取从源头进行适当限制,即限制糯米的种植,放开酒曲官营垄断,从而促使了明朝酒业和酒文化的极大发展,也杜绝了浪费粮食的行为。

例如,现在的某窖名酒,都号称15**。

但明末陕西大旱多年,粮食减产严重,如果不限制酒业发展,任中上阶层滥饮,对粮食将是极大的浪费。

因此李斯建议道:“陛下,以秦地目前之民生,朝廷应当下令禁酒。”

众人一听啥玩意禁酒?在坐大部分人对这里的酒可是爱不释手,每天下值回去,浅酌一杯,你李斯也管的太宽了吧?

“具体如何个禁法?”嬴政进一步问道。

“陛下,明廷对的酒税和商税一样都是三十税一,而对酒曲的征税更是夸张,每块酒曲征税才一百文,如果是承平之时,无可厚非。但现在秦地凋敝,显然不可事宜,今朝廷可通过提高酒税和曲税,用税收来达到禁酒之效,即可减少粮食浪费,又能提高朝廷税赋。”

众人听完后,松了一口气,如此还好。最多就是酒价上涨,大家还能接受。

“对于酒类的生产,商人马二刀的柳林酒几乎占据整个凤翔酒类生产的九成以上,柳林酒因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被世人称赞。销路遍布南北各地,甚至互市到番邦。因此朝廷如果要控制酒类商股,商人马二刀是个关键。”

马二刀!嬴政想起自己还亲自见过此人,怪不得当时取消三个月进口粮税,马二刀,第一时间,派出大批人去西安收粮。原来他的主业是酒商。

嬴政轻声一笑,此人有功成身退之心,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

接下是书籍出版业,有了历史上焚书的教训,嬴政和李斯知道,限制其他思想,可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烧就完事了。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事业最为鼎盛兴旺的时期,尤其是在明朝后期,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出现,新思想不断涌现,图书品种日新月异,向出版的近代化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明代出版事业的大繁荣,宽松的出版管理政策功不可没。有明一代,真正载于正史的文字狱几乎就没有发生过,一些流传于野史的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的文字狱事件多为后人所捕风捉影捏造。完全不能和文字狱严苛的清朝相比。

明代的出版机构划分可以分为官刻、私刻、坊刻三种。

官刻是中央朝廷或地方官府出资、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官刻刻书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史学著作以及帝王御纂之书,主要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及维护统治的工具。

私刻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由私人出资刻印的图书。因为私刻不重视经济利益,而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标,所以,技术最高、质量上佳。

坊刻的出版主体是书商,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以出版面向市民的通俗读物为主。

李斯还未总结出版业问题,礼部尚书赵婴出列:“陛下,出版业无需整合,官刻、私刻、坊刻主体明确,朝廷如果干预过多,岂不限制学术进步?”

李斯反驳道:“陛下,三刻虽然主体明确,但私刻和坊刻不能不加以限制,臣听闻,农民军头目人手一本《水浒传》,辽东鞑子人手一本《三国演义》,任由其无序出版,于国不利呐。”

“再加上明廷取消书籍税,坊刻书籍在民间流传太甚,导致有的文人不事科举,靠写小说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如此下去,谁人还愿意出仕为官,更有甚者靠画闺房之事牟利,简直败坏民风。”

嬴政哪有时间看什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然不知道里面什么内容,估计不是什么好书。有了前面的经验,嬴政有了处理方案。

“礼部司务厅新增一照磨所,专职负责私刻和坊刻的审查工作,审查标准为:不能涉及危害朝廷利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