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幽记(精装典藏本) > 9.51-9.60

9.51-9.60

苎萝①村里,对娇歌艳舞之山。若耶溪②边,拂浓抹淡妆之水。春归何处?街头愁杀卖花。客落他乡,河畔生憎折柳。

【注释】

①苎(zhù)萝:在今浙江诸暨南。相传西施生于此地。②若耶溪:即浣纱溪。相传西施曾浣纱于此。

【译文】

苎萝村里,对着大山娇艳歌舞。若耶溪边,拂动浓抹淡妆的水流。春将要归向何处?卖花人愁死在街头。客人流落他乡,心生憎怨折去了河边的柳枝。

9.52

同气之求,惟刺平原于锦绣①。同声之应,徒铸子期②以黄金。

【注释】

①平原锦绣:即“平原绣”。战国平原君养士好客。后人对其敬仰,将其绣像。此作敬仰解。②子期:即春秋钟子期,与伯牙号为知音。

【译文】

同气相求,只有刺绣平原君像。同声相应,惟有用黄金铸钟子期。

【评点】

如果不是知音,钟子期又有何用?如果不是知己,平原君又有什么光华?

9.53

胸中不平之气,说倩山禽。世上叵测之器,藏之烟柳。

【译文】

胸中的不平之气,说给山禽听。世上无法测度的东西,藏到柳

林之中。

【评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有什么蝇营狗苟、块垒郁结是不能消散的?只是不禁要问,如果将不平之气、叵测之心都交付于鸣禽烟柳,是否会玷污了这位世外好友?为什么人间总有一些龌龊不平?又为什么人不能自我化解?

9.54

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润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译文】

论说声音韵味的人说:溪流声,雨润声,丝竹声,松涛声,山鸟声,幽谷声,雨打芭蕉声,落花声,都是天地的清绝之音,是诗坛的鼓吹曲。然而听来销魂的声音,应当以卖花的声音为第一。

【评点】

世间万物有万声,只是人耳有限,能真正听入耳中的很少。然而只要心里面充满阳光,则四野之内都是美妙之声。

9.55

石上酒花,几片湿云凝夜色。松间人语,数声宿鸟动朝喧。“媚”字极韵,但出以清致,则窈窕但见风神。附以妖娆,则做作毕露丑态。如芙蓉媚秋水,绿筿媚清涟,方不着迹。

【译文】

石头上饮酒赏花,几片湿云凝住了夜色。松树间有人言语,宿鸟几声鸣叫搅起了早上的喧闹。“媚”字极有韵味,但如果是出于清致,就会窈窕中更显出风度。附加上妖娆,就会做作露出丑态。如同荷花妩媚于秋水,绿枝妩媚于清涟,美丽而不着痕迹。

【评点】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稍微过“度”,便会味道全变,色彩俱消。

9.56

武士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郎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僧家无香火气。换出一番世界,便为世上不可少之人。

【译文】

武士没有刀兵的杀气,书生没有寒酸穷气,女郎没有脂粉香气,隐士没有烟霞瘴气,和尚没有香火烟气。换出另一番世界,便成为世上不可缺少的人。

【评点】

出淤泥而不染,才能锻造出荷花之高洁。

9.57

情词之娴美,《西厢》以后,无如《玉盒》《紫钗》《牡丹亭》三传。置之案头,可以挽文思之枯涩,收神情之懒散。

【译文】

言情之词的娴美,《西厢记》以后,没有能比《玉盒》、《紫钗》、《牡丹亭》三部言情小说更加传奇的

了。放在案头,可以挽救文思的枯竭,也可以收起懒散的神情。

【评点】

世界上有男有女,便会有爱有恋,有情缘,有伤痛,有遗憾。与其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还不如说爱情的遗憾才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9.58

俊石贵有画意,老树贵有禅意,韵士贵有酒意,美人贵有诗意。

【译文】

俊俏的石头贵在有可画之意,古老的树木贵在有参禅之意,诗人贵在有酒意,美女贵在有诗意。

【评点】

自然万物与人一样,都必须有丰富的内涵和气质,才能显得与众不同。

9.59

红颜未老,早随桃李嫁春风。黄卷将残,莫向桑榆怜暮景。销魂之音,丝竹不如著肉①。然而风月山水间,别有清魂销于清响。即子晋②之笙,湘灵③之瑟,董双成④之云璈⑤,犹属下乘。娇歌艳曲,不全是尽混乱耳根。

【注释】

①著肉:指人喉咙里发出的歌声。②子晋:即王子乔,神话中的人物,相传为周灵王太子,喜欢吹笙作凤凰鸣,后在嵩山修炼,升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