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幽记(精装典藏本) > 5.111-5.120

5.111-5.120

郊中野坐,固可班荆①;径里闲谈,最宜拂石②。侵云烟而独冷,移开清啸胡床③;藉草木以成幽,撤去庄严莲界。况乃枕琴夜奏,逸韵更扬;置局午敲,清声甚远。洵幽栖之胜事,野客之虚位④也。

【注释】

①班荆:班:铺开。荆,一种黄荆,属落叶灌木。后世以“班荆道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不拘礼节而畅叙旧情。②拂石:指拂去石头上的灰尘而坐。③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虚位:虚位以待。

【译文】

在郊野中坐下,能与朋友倾心交谈;在小路上闲唠,最适合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云烟近逼而独自寒冷,移开胡床而高声长啸。凭借草木而形成幽境,离开庄严的佛地净土。如同枕下的琴夜晚奏鸣,那飘逸的音乐更加悠扬;中午撞钟,清悠的钟声传得甚远。隐居冶游的胜事,给不速之客留了位子。

【评点】

郊中野坐,云烟草木之中,幽趣无穷,又何须更事胡床莲界。因为,随心随缘即是佛。所谓幽栖,也只是一时兴致罢了。

5.112

饮酒不可认真,认真则大醉,大醉,则神魂昏乱:在书为沉湎①,在

诗为童羖②,在礼为豢豕③,在史为狂药④。何如但取半酣,与风月为侣?

【注释】

①在书为沉湎:《尚书?泰誓》:“沉湎冒色,敢行暴虐。”②在诗为童羖:《诗经?小雅》:“由醉之言,婢出童羖。”

童羖,无角的公羊,比喻没有的事物。③在礼为豢豕:《礼记?乐记》:“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④在史为狂药:《晋书?裴楷传》:“楷闻之,谓祟曰‘足下饮人狂药,贵人正礼,不亦乖乎!’”

【译文】

喝酒不可以认真,认真就会大醉。大醉,就会出现神魂颠倒的情况:读书时神志不清,写诗时不着边际,礼貌上会像养猪,论史会像一剂狂药。怎么比得了只喝半醉,与风月为伴侣做朋友呢?

【评点】

对文人来说,一年四季,风花雪月,自朝至暮,酒就如同全天候的饮料。但文人饮酒,更多讲究环境气氛。所谓饮酒微醺,花看半开,才能饮出一片风景,品出一段心情。

5.113

家鸳鸯湖滨,饶蒹葭凫鹥①,水月澹荡之观。客啸渔歌,风帆烟艇,虚无出没,半落几上。呼野衲而泛斜阳,无过此矣!

【注释

①鹥:鸥的别名。

【译文】

家住在鸳鸯湖畔,丰饶的芦苇水鸟和水中月光共同构成了一幅淡泊畅达的景观。客人在高唱渔歌,渔船在浪烟中支撑着风帆,忽隐忽现,一会儿落下一会儿浮起。呼唤云游和尚一起在斜阳里泛舟,没有比这更让人惬意的了!

【评点】

湖烟四起遮星月,水波一天不见边。人在浪中有上下,人在世上有愁欢。野鸟成群,渔歌声声,泛舟于夕阳西下,世间的幽趣还有比这更醉人的吗?

5.114

雨后卷帘看霁色,却疑苔影上花来。

【译文】

雨后卷起竹帘看天色,却怀疑是青苔的影子映在花上。

【评点】

这句话来自传奇名诗《绿牡丹》。牡丹国色天香,只因生成绿色,反被疑为是青苔。可见皮相之色,终究是靠不住的。

5.115

月夜焚香,古桐①三弄,便觉万虑都忘,妄想尽绝。试看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

【注释】

①古桐:古琴,因古琴多以桐木制。三弄,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

译文】

月夜里烧香,古琴弹上三遍,便觉得万种忧虑都忘了,妄想全无时,试着看看香是什么味?烟是什么色?从窗子照进来的白色光线是什么样的影子?手指弹出的余音是什么?微微高兴而又悠然忘记会有什么趣味?无法想清楚的地方是什么境界?

【评点】

不思量处的淡然是一种极高的境界。琴韵如此,人情也是如此。苏东坡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才是最深的思量。

5.116

贝叶①之歌无碍,莲花之心不染。

【注释】

①贝叶:指佛经。古印度佛经多以贝叶写就。

【译文】

颂经之声没有妨碍,佛家之心未被污染。

【评点】

心中有佛便是佛。若修得佛教自然之心,自然会尘滓不染,万事无碍。

5.117

河边共指星为客,花里空瞻月是卿。

【译文】

在河边上一起把星星当作客人,在花丛里向空中望去月亮是朋友。

【评点】

人若孤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