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幽记(精装典藏本) > 5.101-5.110

5.101-5.110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译文】

江山和风月,本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主人。悠闲的人就是它的主人。

【评点】

位高如皇帝者,日理万机,绝无世人所想的那么轻松。那红墙以外,他又踏过几次脚,留过几次欢笑?平常老百姓心无天下,然而心事日轻,常可去那山景水景中一饱心福,让自己身心愉悦。

5.102

被纳持钵,作发僧行径:以鸡鸣当檀越①,以枯管当筇杖,以饭颗②当祇园③,以岩云野鹤当伴侣,以背锦奚奴当行脚头陀④,往探六六奇峰⑤,三三曲水⑥。

【注释】

①檀越:梵语,施主之意。②饭颗:相传为长安名山。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身,总为从前作诗苦。”后人因以饭颗山为作诗辛苦。③祇园:祇园精舍。****去舍卫国说法时与僧徒居住之地。④行脚头陀:行脚僧。⑤六六奇峰:指嵩山少林三十六峰。⑥三三曲水:指武夷山的九曲之水。

【译文】

披着纳衣手持钵,做出带发行脚僧人的样子:把鸡鸣当施主,用枯干的竹管当筇杖,把饭颗当做寺庙,将岩上的云山野的鹤当做旅伴,把身着锦背的奴仆当行脚的头陀,去探寻少林三十六峰,行武夷九曲之水。

【评点】

天下的奇峰异石,天下的曲水飞瀑,天下的绿树红花,都可以成为伴侣。自然美是自然之道的

外化与显现,在探寻三十六峰、九曲之水的过程中,山水与心灵互相激发,互相体悟,这也许才是人们“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原因所在。

5.103

耳根似飚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

【译文】

耳朵就像**中投出的声音,过而不留则是非就全部绝于耳了。心境就像月亮在池水中染色,空而未着,则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

【评点】

耳不闻世间是非,是因许多事本无是非。心不染尘中之色,是因许多时尘本无色。

5.104

山房置—钟,每于清晨良宵之下,用以节歌,令人朝夕清心动念和平。李秃①谓:“有杂想,一击遂忘。有愁思,一撞遂扫。”知音哉!

【注释】

①李秃:即明代思想家李贽。常以“李生”、“李和尚”、“李秃老”自称。

【译文】

在寺院中放置一口钟,每天于清晨夜晚的时候为诵经人打拍节,使人早晚都心界清澈,心念平和。李贽曾说:“有私心杂念,钟声一敲响就忘记了。有烦愁的情绪,一撞钟就全部扫除了。”真是知音哪!

【评点】

深山古刹,晨钟暮鼓,让人心思沉静,令人尘氛尽扫。

5.105

潭涧之间,清流注泻。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却自胸无宿物①,漱清流,令人濯濯②清虚。日来非惟使人情开涤,可谓一往有深情。

【注释】

①胸无宿物:胸

怀坦荡,无旧物牵挂。②濯濯:光明,清朗貌。

【译文】

深潭与涧水之间,清流如注般地飞泻下来。千岩比赛峻秀,万壑争着奔流。然而胸无他物,饮清流,让人身心清澈空虚。一日来并不只是使人的情感得到了涤荡,正可谓“一往深情”。

【评点】

在对山水自然的感受观赏中,人们获得无比欢愉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感受生命和鉴赏自然以至跟自然融为一体的超高悟性。

5.106

林泉①之浒②,风飘万点,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萧然无事,闲扫落花,足散人怀。

【注释】

①林泉:多指隐士逸居之处。②浒:水边。

【译文】

林泉的边上,风吹万点,清纯的露水,早上的流泉,新栽下的桐树刚刚吐出叶芽,一点事没有的样子,空闲时打扫落花,足以使人忘怀心中烦恼。

【评点】

如何洗涤尽人生中种种的无奈和感喟?晋代著名文人孙绰曰:“散以玄风,以清川。”

然而,多情的人,扫落花也能增添很多烦恼。无心者,即使平地惊雷也若无其事。所以,很多时候,有没有烦恼,还要看自己。因为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正所谓“庸人自扰之”。

5.107

浮云出岫,绝壁天悬,日月清朗,不无微云点缀。看云飞,轩轩霞举。踞胡床①与友人咏谑,不复滓秽②太清。

【注释】

①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相当于今天的马扎

、小板凳。②滓秽:玷污。太清:道教三清之一。此指净地。

【译文】

浮云飘出山峦,绝壁悬在天上,日月清朗,有一点微云缀在其中。看远处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