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幽记(精装典藏本) > 3.21-3.30

3.21-3.30

枝头秋叶,将落犹然①恋树;檐前野鸟,除死方得②离笼。人之处世,可怜如此。

【注释】

①犹然:依然。②方得:才能获得。

【译文】

秋天树枝上黄叶,即使将要落下,仍然眷恋着枝头。屋檐下的野鸟,除非死去,否则不肯离开它的巢。人生在世,就像这秋叶与野鸟一般可怜。

【评点】

谁能视生命如浮云,无所留恋?谁又能像浮云,以天为家?而谁又能阻止生命不像浮云一般消逝?云本无心而出岫,人却有情相挽留。一个要走,一个要留;一个短暂,一个却要长久。生命的可怜与无奈就在于此。

3.22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①朽,未闻枢蠹;偏执,岂及乎圆融。

【注释】

①户:门。

【译文】

舌头还存在的时候,往往牙齿都已掉光了,可见刚强总是胜不过柔弱。当门户已朽败时,却不见门轴为蠹虫所侵毁,可见偏执总是比不上圆融。

【评点】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说明了柔弱中的生意,以及刚强中的死意。牙齿极坚硬,我们用它来咀嚼食物,然而它却很容易毁损。舌头虽柔软,却受牙齿的保护。滴水可以穿石,却依然是水。由此可知,柔能克刚。

3.23

声应气求①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

决不在于一句一字之奇。

【注释】

①声应气求:意气相投。

【译文】

心意相投的好友,绝不需要经过文字斟酌才能互相了解。自然天成的文章,不在于一句或一字的晦涩奇特。

【评点】

心意相投的两人,绝不在几行文字上去了解,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个手势,就能使双方尽在不言中。以“风行水上”来形容文章,可见是出乎自然,有些人喜欢用一些警字奇句,但大多有些苦涩之味,若是刻意推敲一字一句之奇,文章则会出现一种忸怩造作之态,终不能成风行水上之文。

3.24

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①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

【注释】

①摄:理顺。

【译文】

才华和智慧敏捷出众的人,最好能用学问来收摄浮躁之气。志气和节操过于激烈高亢的人,应当修养德性来融合个性偏激的地方。

【评点】

才智英敏的人反应很快,由于天资聪颖,对事情可能不爱多加考虑。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所作的决定往往显得浮躁。志节激昂的人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是正反黑白过于分明。如果他们的看法得不到社会的共鸣和支持,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所以,只有通过本身的修养和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才能缓和个性中过于激昂的部分。

3.25

居轩冕①之中,要有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

庙②的经纶③。

【注释】

①轩冕:古时候卿大夫的车服。②廊庙:治理国家。③经纶:韬略。

【译文】

在朝为官显达之时,必须有山间隐士那股清高的志趣。闲居在野的和隐者,也应怀抱治理国家的壮志,不可忽略国家大事。

【评点】

隐居山林的人是真的“清高”的吗?我看未必。他们只能独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隐士中如吕尚、诸葛亮者,可说是能处林泉而怀廊庙经纶的人了。他们即使居轩冕之中,也不失其山林气味,因此,既能不老死于山林,徒然过一生,也能不沉溺于轩冕,荒废了志业。

3.26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①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②英华③以当肉。

【注释】

①著述:著书。②咀:品读。③英华:好文章。

【译文】

以少说话为贵,多著书立说为富有;把极好的清名当作车,美好的文章当作肉。

【评点】

我们说沉默是金,其实,言语何尝不是金?多言就如钱币贬值一般,使言语成为破铜烂铁,一文不值。反之,如果是经过心灵的酝酿,生活的体验和学问的熔铸,将所要讲的话化为文字而著书立说,那么,将是字字珠玑,启人心灵。这就是精神上的富翁。只有美好的文章,才是心灵的丰盛飨宴,耐人寻味,不会使人神昏气怠。所谓“开卷有益”,还是多读书吧!

3.27

要做男子①,须负刚肠②;欲学古人,

当坚苦志。

【注释】

①男子:大丈夫。②刚肠:刚直心肠。

【译文】

要做个真正的大丈夫,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