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幽记(精装典藏本) > 1.31-1.40

1.31-1.40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译文】

孩童的智力发展不够,知识也不多,但是因其知识愈少,其看问题的角度愈直接,所以智慧就会愈加完整;成人的智力已经发育完全,知识也多,但智慧却因其分散而不完整。

【评点】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的是,知识和学问一旦累积得多了,注意力便会分散开来,成为一种负担。知识越多,想法便会越多,太在乎外在,而对内在的统一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老子主张要“为道日损”,只有一天天地减去妄见,才能达到一种“绝学无忧”的境界。

1.32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①。

【注释】

①真消息:关键所在。

【译文】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一些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燥,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能时时这样细查自己的身心,使不良的习气由多而少,最后渐渐地完全革除,这才算是真正了解了学问的真谛。

【评点】

人在无事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无聊而生出种种杂念,所以在闲居的时候最要将心收住。而忙碌的时候又会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冷静思考事情,这时若能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浮动,便不会将事情做错或得罪他人。

1.33

贫贱之人,

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富贵之人,无所不有,及临命终时,带一恋字。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译文】

贫穷低贱的人,身无长物,什么都没有,到临死时,会因为对贫穷的厌倦而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富有高贵的人,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到临死时,因对功名利禄的迷惑而恋恋不舍。因为厌倦贫穷而解脱的人,死亡对他们来说,好像是放下了一副重担;因对功名利禄眷恋不舍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就像戴上了刑具般的沉重。

【评点】

死亡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会降临到贫苦之家,也不会远离富贵之人。自古以来有很多王公贵族都梦想着长生不死,结果还是跟升斗小民一样,任由死神降临,变成黄土一抔。

真正豁达的人,不论富贵还是贫贱,对生与死的态度是一样的。贫贱也不厌生,因为生活除了物质,还有许多别的东西,还有很多乐趣。富贵也不厌死,因为再富足的生活,也会让人疲惫。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既知生,就不用畏惧死亡了。

1.34

透①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②;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注释】

①透:看透。②休歇:休息。

【译文】

一个人,如果能看得透名和利,过了这一关,人生便轻松许多,这算是小休息;如果能看得透生和死,明白生死之间的界限,明白生死是人生必然的过程,这样才能真的放下,才是真正的大休息。

【评点】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追逐名利,人

生的大部分光阴都放在“名利”二字上了。天下的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不破“名”和“利”,竞志斗才,蝇营狗苟,却没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名和利于自己,到底可以保留多久?

1.35

多躁者,必无沉潜①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②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注释】

①沉潜:深刻。②笃实:踏实肯干。

【译文】

性情浮躁的人,必定对事情没有深刻的见地。胆小的人,一定没有不同凡响的见解。对欲望过于看重的人,必定没有意气激昂的气节。多话的人,必定没有踏实肯干的心灵。过于勇猛的人,往往无法拥有文学的风雅。

【评点】

性情浮躁的人,内心很难专注,很难对事情有深入的见解。而遇事胆小畏怯的人,没有主见,往往会追随他人,当然不会有超越众人的见解。对欲望太过看重的人,每逢大难来临之时,有太多留恋的东西舍不得放弃,又怎么可能慷慨地舍生取义呢?这个时候,能不为自保而变节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不是好的现象,只有沉着、卓越、慷慨、笃实,才会有文学之雅,进而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1.36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①,云可赠人。

【注释】

①往:出现。

【译文】

精妙的才思突然涌来时,不需要什么美味佳肴,有一本书在手便能佐酒了。豪气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