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挞清 > 第135章 怒斩民族败类张彤云

第135章 怒斩民族败类张彤云

1856年,不列颠国借口“亚罗号”事件,高卢国借口“马神甫”事件,组成联军,入侵华夏,企图扩大在华利益。

“亚罗号”本是一艘华夏商船,却悬挂不列颠旗帜,在广东海面从事非法走私活动。广东水师强行登船检查,不列颠人以此为借口向华夏宣战。

马赖本是高卢国的传教士,却在当地欺压百姓,凌辱官府,纵容教民为非作歹。新任知县秉公执法,判处马赖死刑。此为“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便成为不列颠国和高卢国侵略华夏的借口。

19世纪中后期,欧美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华夏地大物博,又有四万万百姓,具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自不列颠于1842年打开华夏大门后,各国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处心积虑想要扩大华夏市场。

本来,两事件均错在洋人。但在当时“强权即真理”的丛林法则下,不列颠国和高卢国反而认为华夏无理,纠集联军悍然入侵华夏。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后在天竺加尔各答绝食而死。

1858年3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一同来往魔都,向华夏交涉战争事宜。

184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刚结束,清廷便责成两江总督会同魔都道台一起办理地方外交。当时的清廷保守成风,一贯强调外交公使要向皇帝行跪拜之礼,而外国公使则坚决不同意。

为了避免同洋人打道,清廷不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并把外交大权下放给两江总督、魔都道台等地方官员。清廷对此洋洋得意,认为外国公使不得不与地方官员打交道,而地方官员是清廷的奴才、属下。

这样的话,外国公使也就降格成了与地方官员一样的奴才、属下。

清廷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却在无形中强化了魔都道台的地位。此后的历任两江总督都视外交为畏途,把外交事务推给魔都道台。魔都道台的地位也因此水涨船高。

外交大权本是一个国家中枢政府最重要的权能。清廷竟把外交大权交给一名地方中层官员,真是闻所未闻,滑天下之大稽。

1858年3月,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不久,正在南昌督师。湘军李续宾部已经攻克湖口和小池口,尽破九江藩篱。九江指日可下,曾国藩踌躇满志。他地处偏僻,还没得到四国公使来沪的消息。

与外国公使交涉的重责,落在了时任魔都道台陈城的身上。

前任两江总督何桂清原躲在租界内,清廷已经将他革职查办。陈城嫌何桂清留在租界碍事,便亲自前往租界疏通关系,抓住了何桂清,将他押送进京。此举得到咸丰嘉奖。

四国公使来势汹汹,带来了六十来艘战舰。

陈城也不甘示弱,将正在杭州湾的长江舰队调回魔都。他照会四国公使,严禁四国战舰进入长江,严禁四国战舰靠岸、登陆,哪怕是租界都不行。

他援引国际公法,就连不列颠国、高卢国的商船也不得靠岸,否则以敌舰论处,格杀勿论。

长江舰队只有二十来艘战舰,规模远不如英法联军。所幸战舰上的火炮较为先进,具有射程、精度、射速、可靠性上的优势。

魔都市民见民军态度强硬,大有为华夏扬眉吐气之势,个个备受鼓舞,纷纷向民军建言破敌之策。

魔都地头蛇、大买办杨坊也坐不住了,向陈城大力举荐翻译。

杨坊很想借这个机会巴结陈城,他说:

“陈军长,最近小的洋行里来个名叫黄仲畲的广东人。此人曾在广州洋行工作多年,精通英文、法文,熟知洋人秉性。听说陈军长眼下正要与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周旋,小的不揣冒昧,特向陈军长举荐此人。”

杨坊也是一片好心。

陈城便问他道:“外交谈判可是大事,关系国计民生,弄不好可要动摇国本。这翻译看似事小,实则决定能否准确领会对方意图。这黄仲畲的底细,你清楚吗?”

杨坊一听陈城的话,顿时怯了三分。他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仔细想来却也在理。但杨坊不想错失这个表功的机会,冒险说道:

“陈军长,敝人虽然新近才认识这黄仲畲,但据敝人考查,此人确实英文、法文俱佳,不仅能说,还能写。”

杨坊凑过身子,得意洋洋地说:“敝人在买办圈子里也算是个**湖了。我在圈里四处打听,得知此人乃是广东洋行里外文最好的买办。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倒是杨坊最后一句话引起了陈城的警惕。

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洋行里外文最好的买办名叫张彤云。但这张彤云是个双面间谍,既替清廷做事,也替英军作事。

张彤云眼见清廷不敌洋人,便主动投向洋人。他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提供假情报,使叶名琛误以为不列颠人不想攻打广州,从而放松了广州城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