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民间神话传说 > 第3章 黑牛城的传说

第3章 黑牛城的传说

公元1368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捣毁了元顺帝巢穴之后,建立了大明王朝。元顺帝虽然巢穴失陷了,可他仍有很大势力,所以,又经过16年的战争,直到1384年,元朝才彻底灭亡。朱元璋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江山,除了把长子朱标留下立为太子外,把皇后及妃子们生的25个儿子都封为藩王派往各地镇守。这在历史上叫“洪武封王”。

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24岁,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原元大都燕京,改为北平,即后来的北京)。各王赴任都带有相应的官员及护卫军。燕王的护卫军18000人,为了使这庞大的队伍一路上行驶安全并得到照顾,临行前还征召了500名民夫,这些民夫不仅协助护卫军运输物资、道路修整、马匹保养、车辆维修,那些长得标致的男女还充当官员们的奴仆,一路上服侍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最后到达了北平。因为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燕王下令解散,每人赏给些银两,叫他们自行回家。

这里单表七个民夫,都是江北同乡,年龄不相上下,在长途行程中又意气相投,解散之后,就结伴而行。虽说当时元朝已经灭亡,因连年战争,大股的贼寇已被消灭,而那小股盗贼活动频繁,路上仍不太平,百姓遭劫还是时有发生。这7个同乡,每人都得到二十多两赏银,一路上正高高兴兴地盘算着回家后如何娶妻生活,哪想到厄运却临到了他们头上,刚走出通州不远便遇上了一小股盗贼,不仅银两被劫走,还险些被掳走当盗贼,经苦苦哀求才算保住了性命。因为银两被劫走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北方荒野中,吃饭就成了最大难题。遇上好人,给口饭吃就谢天谢地。可吃了上顿,那下顿就没辙了。这时就得四处寻觅,只要发现一处有缕缕炊烟,就急忙奔了过去,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

这天,这7个人来到了一处高台,这高台上有十几户人家,这可是从北平出来后从未见过的地方,虽然都是散居在各个角落,可从那房舍整洁、院落宽敞、树木繁多、鸡鸭成群的景象来看,是一个富裕的村庄。这几个饥肠饿肚的大小伙子,已经两天未吃上饭了,一见到这样的村庄,就像见了救苦救难的菩萨似的,想一窝蜂地去上门乞讨。这时,年龄稍长的庄浩成阻止了大家,他怕那样会造成误会,就叫大伙原地休息,自己先去摸摸情况。庄浩成进了离他们最近的一个大院,在里面呆了很长时间才出来,而且这院的主人也随同而来,主人来后就热情地叫大伙进屋休息。

这家主人叫魏涛,是江北人。江北,在元明时期行政编制时为“河南江北行省”,就是黄河的南边、长江的北边,人们见面介绍时,一般简称为江北人。魏涛是江北凤阳府人,凤阳府在黄河与淮河交口处,他是在战争中被元军掳来的,后来流落到了一个叫海津镇的小村子,叫姜家台。娶了妻,生了子,就在这安家落户了。昨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黄河河水暴涨,当时狂风大作,河水冲垮了堤坝,与黄河相连的淮河也是河水泛滥,大片土地被淹没,形成了一片汪洋。魏涛和一些人拥挤在一条不大的渔船上,由于风大浪大,小船在波涛中被颠簸得很厉害,人们手牵手地互相拉着,以防掉入水中。这时,突然一阵狂风掀起了一个巨浪,一下子把小般打翻了,魏涛一害怕,醒了。

醒是醒了,可梦中的情景记得格外清楚。一是,梦中所处的位置是他年轻时经常去的地方,许多当年的景象历历在目;另外,小船上除了他之外,还有7个年轻的壮汉,他醒来后跟婆娘说了,准备找个人给自己圆圆这个梦,哪知,圆梦的人还未找,就见到庄浩成上门来乞讨,因为他从口音中听出来人说的是家乡话,于是就问了起来,当他听说他们一共7个人,都是江北庐州府的,立刻与他的梦联系了起来,所以才热情地出门把大伙请了进来。人们听了魏涛的叙述之后,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一个颠沛流离的人,一下子见到了家乡人能不亲热吗?但是,魏涛心里还藏着另一个秘密,就是他在此地落户之后,因为这块地方就他一户江北人,总感觉有一种孤独感。但是,又由于此地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生活过得舒适,所以又有一种留恋此地的优越感。在这两种感触不断碰撞下,他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先找好一块荒地,然后回乡召些家乡人来此开垦,一旦这个愿望实现了,家乡人多了,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不就没有孤独感了吗。他有了这个想法后就行动了起来,没多久,他看中了离他所在的姜家台十几里地的地方有一处方圆十几顷的荒地。也就在他相好了土地之际,又做了这个梦,醒来时又碰上了江北庐州府的7个老乡,他可高兴了。因此,在吃饭时,他就把自己这个打算跟这7个人说了。这样的好消息,被这7个饿得头晕眼花的人听了能放过吗?于是,在饭桌上就定了下来。

由于魏涛的支援,头一年,这7个人一边播种一边盖房,生活上开始有了保障。这7个人中,大哥庄浩成是庐州府一个杂货店的账房先生,老五庄深是个捏泥人的,老六张山旺是个木匠,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七是庄稼汉。这7个人摽着膀子干,没有一个人跐歪,虽说大伙都不怕困难,可到了犁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