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民间神话传说 > 第4章 贴饽饽熬小鱼的传说

第4章 贴饽饽熬小鱼的传说

天津历来被称为九河下梢,这九河可不是说九条河,而是代表天津地区河流多的意思。确实,天津的河流是多,多得数不胜数。拿主要河流来说吧,人们都熟悉那五大河流: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南运河,北运河。其实,何止这五条河有名,像那中亭河、潮白河、鲍丘河、蓟运河、北塘河等等,哪一条河比海河逊色?由此可以看出,天津确实是一个水城广阔、河流众多的城市,大小河流据说有三百多条,再加上区县的湖泊池塘,可真是个水乡之国。

水多了,鱼就多;鱼多了,打鱼的就多;打的鱼多了,吃鱼的人也就多了。因此,天津人在吃鱼方面可说是五花八门。天津的大小饭馆,上到饭庄下到小铺,都能吃到各种名称的鱼食佳品。光那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鲢子、鳝鱼、泥鳅、黑鱼、胖头鱼、甲鱼,各大小饭馆足有上百个花样名称。

可是,在数百个鱼的菜谱中,唯独没有那全国闻名的“天津卫的贴饽饽熬小鱼”这一佳肴,虽然这一名菜闻名全国,但是由于它的价格低廉,就未能登上大雅之堂。大小饭店没有,并不能说明一切。凡是久居天津的人,都吃过这种饭,至今人们提起来,就会回味着那香喷可口的味道。吃过一次,久久不能忘怀。

这贴饽饽熬小鱼源自何时、何地?又是怎么叫响的呢?这里面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距今一百年以前,海河叫白河,在东浮桥(即今金汤桥)河边,有母女二人,开个小饭铺。因为不会什么技术,只能做家常便饭。由于住在河边,又没有什么本钱,她们只能从渔民手中买些小鱼,把鱼熬了,再贴上一些饽饽,有时还熬点小米粥。来这吃饭的人多是些收入低微的老百姓。生意虽说不太红火,可挣的钱足可以维持母女生活。

那时的小饭铺,没有什么厨房,只不过跟普通家庭一样。一口大锅,连烧水带做饭全仗着这一口大锅,先熬小米粥。然后贴饽饽,来了客人再熬鱼,烧的就是柴火,不外是苇子、麻秆、秫桔一类的东西。

这一年夏天,一连下了三天大雨,因为开始是夜间下的雨,等天亮起来一看后院的柴火垛都叫雨给烧湿了,娘俩冒着大雨把那尚未浇透的柴火抱出来放在屋里,后来雨愈下愈大,娘俩只好望天长叹。一连三天雨,一是为了买卖,二是自己也要喝水吃饭,所以那柴火就省着烧,再来吃饭的就婉言谢绝了。

第四天晚上雨才算停,停可是停了,可天也黑下来了。这娘俩想早点睡觉,以便明天早点起来把柴火晾晾。那知,天刚黑不久,来了两个客人,头一个进来的是一个穿着警察制服的小矮个,后面跟着一个秃脑门的大高个。那警察进门就喊:“钱大婶,有人来吃饭了,快出来。”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单纯,民风也朴实,不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因为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所以门关上就行了,小偷也不会光顾这些人家。这母女俩正在谈论如何晾柴火的事,一听有人喊,赶紧出来了,钱婶一看,认识。那警察叫霍大力,后面的高个她不认识,于是就说:“我寻思是谁啦,原来是霍伯伯,您来得可不凑巧,这不下了三天雨吗,把柴火都浇湿了,两天未做买卖了。”那警察一听,回头跟那大个说:“您看怎么办?”这大个一听,捉了一下牙花子说:“柴火浇湿了,你们也不吃饭?”

“哪能不吃啊,那干柴火剩不多了只能就乎着弄点够我们娘俩吃的就得了。”

“你们娘俩今天吃饭了没有?”

“哪能不吃饭啊?”

“有剩的吗?”

“有可是有,剩不多啦……”

“那好,这叫半夜进饭馆,有嘛吃嘛吧,你把你们吃剩的给我端上来。”

那钱大婶立刻答应正准备要去拿,那警察说话了:“钱大婶,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咱们警察署的杨署长。今天因公事耽误到现在还没吃饭,你拿那剩饭招待署长,太不够意思了……”他还没说完,那钱大婶就想解释,可这警察不容她说话,又说:“你刚才不是说干柴火剩不多了,那不多是多少,能够做一顿饭的吗?”警察的话刚说完,那闺女巧云说话了:“霍伯伯,您不用着急,您和杨署长不是还没吃饭吗,我估计那剩下的柴火做顿饭还凑合够,你们就坐在这歇会儿,我这就去做。”

钱家母女在东浮桥西岸的河边住,那警察署也在那河边上。这娘俩住的虽然与警察署不远,但是从未见过杨署长。今天一听霍伯伯介绍,才知道是署长,所以闺女巧云才说出这样的话。

巧云这闺女,心灵手巧,她来到里间屋,心想,柴火不多了,那小米粥就不用熬了,娘俩刚沏了一壶茶,虽说是用茶叶末沏的,可不打开壶盖,谁能看得出呢?拿茶水代小米粥就行了,可剩下的柴火,只够熬鱼的,家里剩下的一个半饽饽不一定够这俩人吃的,先贴几个饽饽吧,那熬鱼就没柴火了。她在准备小鱼时就想,要不,把鱼熬上,在锅边上再贴几个饽饽。想到这就把鱼择好放在锅里熬,当她和面准备贴饽饽时又为难了,因为她家的饽饽个大厚实,那时卖饽饽论个,不论斤,她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