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63章 军法

第163章 军法

后来,幸亏黑山军里有一个叫陶升的人投降袁绍,把袁绍以及众人的家属送到斥丘,并帮助袁绍重新收复了邺县,袁绍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此事发生在初平四年(193年)三月,记录在《献帝春秋》一书中。

说完这段插曲再说曹操。唯一认真思考了赵歧建议的人就是曹操了。朝廷特使一行带来了长安最新的消息,也表达了奉迎天子回洛阳的渴望。曹操回到鄄城,就与荀彧、程昱、毛玠(应该还有戏志才)等人商议此事,荀彧赞成派人出使长安,向朝廷进贡。

毛玠的看法更进一步,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毛玠说:“现在天下分崩,天子流亡,国家没有储备,百姓不能安居,这种状况难以持久。袁绍、刘表等人,虽然士民众强,但都缺乏远大志向,不能树基建本。当今之计,应该奉天子以令不臣,发展农业,积蓄军资,这样以来,霸业可成。”曹操认为他分析得很有道理(敬纳其言)。

毛玠字孝先,是兖州本地陈留郡平丘县人,当过县吏,为人清廉公正。中原地区陷入动荡后,他本想到荆州投奔刘表,后来听说刘表政令不明,能力有限,于是转道去了鲁阳。曹操担任兖州牧以后,征他为州政府的治中从事,负责州里的人事工作。曹操发现毛玠深有谋略,且清正无私,就改任他为奋武将军府的功曹,继续从事人才选拔工作。以后曹操的地位不断提升,毛玠一直在人事工作岗位上

曹操一边忙着巩固兖州,一边考虑派人到长安走一趟。至于派谁去,曹操一时没有想好人选。这个人首先要有胆识和能力,因为此去长安路途险阻,要穿越各种势力以及黑山军的防地,必须随机应变,保证顺利到达长安并安全返回;其次要熟悉那边的情况,最好认识长安那边的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忠诚可靠,因为除了代表他以兖州牧的身份向朝廷进贡以外,还要找机会替他拜会几位在长安的老朋友。

想来想去,曹操觉得只有一个人具备上面的条件,这个人就是王比。

作为家臣,王比对他一直忠心耿耿,这份忠诚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王比在洛阳曹府呆过一段时间,跟曹操此时身在长安的丁宫、丁冲、钟繇等朋友人相识。在董卓之乱后,王比保护卞氏母子安全逃出洛阳,有一定随机应变能力。

初平三年(192年)冬天,王比受命出发,但一开始就极不顺

利。

他们一行刚到河内郡,就被河内郡太守张杨扣留。曹操虽然没有跟张杨发生过冲突,但张杨跟袁绍曾经有过降而复叛的经历,曹操是袁绍的人,张杨自然不把曹操当成好人,他不想让王比过境。

这时候张杨身边出来一个人,劝他说:“曹操虽然跟袁绍是同盟,但二人情况不同,不可能永远相亲近(势不久群)。曹操现在虽然弱小,但他的确是个英雄,将军您应当结交他。现在刚好是个机会,应该帮他完成通使长安的事,并且上书表荐他。如果事情成了,曹操一定感激将军您。”

张杨想了想,觉得说得也是,于是同意王比过境。

这个帮曹操说话的人不是张杨的手下,而是张杨的客人,他的名字叫董昭。

董昭字公仁,老家是兖州刺史部的济阴郡,就是曹操现在的大本营鄄城所在的郡。他被举过孝廉,当过县令,后来在袁绍手下当参谋(参军事)。界桥之战前,袁绍属下的钜鹿郡太守李邵等人想叛变投靠公孙瓒,袁绍抽不出兵来征讨,董昭自告奋勇愿只身前往把事情摆平。袁绍大喜,还以为他有什么好主意,问他具体如何办,董昭实话实说:没有想好,只能随机应变(计当临时,未可得言)。袁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董昭去试试。

董昭到了钜鹿郡,经过明查暗访,发现李邵反叛这件事是由郡里的大户孙伉等数十人在背后策划的。董昭当即立断,将幕后分子一网打尽,但要向袁绍请示已经来不及。董昭伪造了袁绍的檄文,说抓到敌人的间谍安平、张吉,据他们交待,本郡的孙伉等人暗中通敌,以为内应,现在发布檄文,将其逮捕,军法处置董昭这一手段迅速平定了钜鹿,为袁绍界桥之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后来冀州治下的魏郡又发生动乱,袁绍派董昭兼任魏郡太守,董昭到境后软硬兼施,使魏郡得以平定。

董昭一再立下大功,但却在袁绍那里呆不住。起因是,董昭有个弟弟叫董访,在张邈手下任职,袁绍跟张邈因为一些事已经闹翻,这一对革命战友发展到势不两立的程度,袁绍欲除掉张邈而后快。这时,有人在袁绍面前进谗言,说董昭不可靠,是张邈派来的卧底,董昭听到风声,不敢再呆。他想干脆到长安去在朝廷里谋个职,但也是在路过张杨防区的时候被扣下。

董昭确实不错,自己的事还没有弄明白,还替曹操说了话。其实董昭也是

为自己铺路,他是真的看好曹操。也正是因为有这件事,日后曹操见到他时,将其视为自己人,引以为心腹智囊。

王比离开河内郡,展转到了长安。李傕等“三人小组”认为曹操是袁绍阵营的人,袁绍对天子的态度一向暧昧,一会儿另立天子,一会儿散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