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62章 奉献精神

第162章 奉献精神

关于蔡琰离开夫家后到了哪里,也就是她最后在什么地方被南匈奴人虏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她回到了故乡陈留郡,在那儿被虏走的;另一种说法是她来到了长安,是在长安被虏的。

如果蔡琰在长安,王粲应该见到她。蔡邕刻意栽培王粲,并且说出那些不同寻常的话,也许有把女儿蔡琰许配给他的意思。

王粲跟曹操一样,因为“容状短小”在政坛和社交场所没少吃亏,但王粲似乎很招人喜欢,蔡邕想招他为婿,以后刘表也有这个想法,但王粲都没有那个缘份。

蔡邕被杀后,王粲悲痛不已,后来王允想招王粲任黄门侍郎,他坚决不从。长安大乱以后,他南下荆州投奔祖父的学生刘表去了。

王粲到荆州去,最可能走的是武关道,作为当时最有才情的诗人之一,王粲在路上回首长安岁月,不禁哀从心起,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诗》,记述了此次南下荆州的过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而蔡琰,不管她是在长安还是在故乡陈留郡,在时局的混乱中她最后被虏到了南匈奴。关于她的故事,以后还会详说。

一谋动千危

处理完蔡邕的事,王允面对着如何解决凉州军的问题。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让老将皇甫嵩重新出山,统帅凉州军,以皇甫将军的威名,应该可以镇住他们;一种认为把凉州军全部杀掉。前一种意见占大多数,持后一种意见的,是吕布等并州派。

并州派想借用士人和全社会的力量趁机消灭凉州派,然后自己独霸朝廷。吕布的主意王允没有采纳,但王允又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他一会儿想赦免凉州将领的罪过,一会儿又想下令解散凉州军,弄得外面谣言四起,都说王允要大开杀戒,最少要杀十万人。

后来王允决定还是解散凉州军团,马上有人表示异议,说如此一来凉州军人都会人人自危,天下必乱。

但王允认为,

关东联军是我们的盟友,现在董卓死了,还把大军驻扎在函谷关、陕县一带,必然让盟友疑心。他还是坚持解散。

凉州军人都在想,蔡邕那样的人王允尚且不放过,现在我们要是被解散了,马上就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所以,当李肃带人拿着诏书到陕县宣布解散凉州军的时候,牛辅等人起兵反抗,李肃大败而回。吕布斩杀了李肃,亲自迎战牛辅。

可是,还没等吕布动手,牛辅自己出了事,晚上大营里发生夜惊,全营一片混乱,牛辅心惊胆颤,准备只身逃走,结果被手下人干掉了。

李傕、郭汜、张济等凉州大将听说牛辅被攻,急忙驰援陕县,到达后牛辅已死。李傕等人没了主意,派人到长安向王允请降,王允既没有立即同意,也没有说不能赦免。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一年之内,不能有两次赦令。”

本年的正月里曾经大赦过一次,一年不能有两次大赦,这倒也是制度规定。王允这时候变成遵章守纪的模范,但在此时这非常不合时宜。

李傕等人六神无主了,他们原来都是跟着董卓混世界的,所有的大主意都由董卓拿,他们只管打打杀杀,他们既来不了文的,也搞不了政治,只想荣华富贵,能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现在领路人董卓、牛辅都死了,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办好。

既然人家不愿意现在赦免他们,等明年可以颁布赦免令再打报告上去的话,还有大半年时间,显然不大可能。李傕等人简单商议一下,决定让队伍自行解散,大家化整为零绕道逃回家乡凉州。

这时候,原牛辅所部的一个师长(讨虏校尉)出来对大家说,这样做万万不可。他警告道:“如果分散突围,必然会个个击破,不如向西进攻长安,给董太师报仇,事情成功可以拥戴皇上,号令天下;事情不成,再跑也不迟。”

一下子把大家说醒了。是呀,跑什么呀,咱们实力也不差,干嘛求人呢?于是集齐人马,向西挺进。

出这个主意的人叫贾诩,字文和,凉州刺史部武威郡人,此时四十五岁,比曹操大八岁。

贾诩早年也被举孝廉为郎,后因有病辞官回武威老家,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几十个人全部被抓,东西抢完之后,氐人要把他们活埋。贾诩骗他们

说:“我是段太尉的外孙,你们别埋我,我家必然拿钱来赎。”段太尉即“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大名威震西土,贾诩拿这话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磕头拜把子送他回去。

董卓当了太尉以后,贾诩以凉州出身的缘故被聘为太尉府里的处长(太尉掾),后来升为黄河上的平津渡口守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