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60章 义往直前

第160章 义往直前

“白马义从”神话般的覆灭震惊了公孙瓒的阵营。还在敌人错愕的当口,袁绍即指挥后面的队伍全线出击。公孙瓒大败,袁军一路追杀,公孙瓒刚任命不久的冀州刺史严纲未及上任即战死。

按理说这一仗可以就此结束了,但中间却出了惊险的一幕,险些让胜利的天平倒倾。

袁军虽然得胜,但指挥系统和士兵的训练可能真有问题,在追击过程中,袁军乱了章法,大家只顾追敌人,把主帅袁绍给忘了,此时袁绍跟前只有一百多人。在混乱中,他们与两千多敌人相遇,败兵反而把获胜一方的主帅团团围住!

幸好对方不知道这里面有敌军主帅,所以攻击并不激烈。袁绍指挥手下展开防卫,等待援军的到来。

敌人开始射箭,情况十分危险,田丰跟袁绍在一块,田丰拉着袁绍要到一处断墙后面躲避,袁绍不仅不去,索性把头盔也摔了,喊道:“是大丈夫何惧向前战斗而死!(大丈夫当前斗死)”

有人说袁绍是草包,有人说公孙瓒、董卓是一介武夫,也有人说刘表、陶谦没本事。凡此种种,其实都是误解,犯了“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经验主义错误,以为只有最终取得胜利的人才有资格称为英雄。

其实,能在风云莫测的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能在群雄逐鹿中哪怕只是走个过场,都必然有过人之处。在袁绍的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在危险关头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事实证明袁绍不缺英雄气,更不是贪生怕死之徒,关键时刻他能拉得出、顶得上,有时候也能打得赢。在危急关头,他用行动给手下人做出了表率,激励大家的斗志。

在袁绍的带动下,袁军士兵拼死抵抗,袁军的后援部队也及时赶到,迅速化解了危机。

界桥之战虽然没有全歼公孙瓒主力,但给公孙瓒以重创。界桥之战前袁绍处于挨打的局面,界桥之战后,二人实力取得了平衡,袁绍还逐渐占据了上风,公孙瓒虽然在北方一带还能活跃几年,但已经没有实力发动大规模的决战了。

界桥之战是以步兵战胜骑兵的经典战例,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此战的全胜,使袁绍彻底打破

了“四面楚歌”的被动局面,为最终统一北方各州奠定了基础。

前仆后继

北面的战事暂告一段落,让我们看看同一时刻西边发生的事。

初平二年(191年)夏天,董卓退入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在他率军进入长安城的时候,文武百官都到郊外迎接,当他如愿地看到跪地迎接的人里有他希望见到的那个人时,他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脸上露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匍匐在董卓脚下的这个人是他曾经的老领导,前左车骑将军、现在已被剥夺兵权并降职为御史中丞的皇甫嵩。董卓走下马来,握着皇甫嵩的手说:“义真(皇甫嵩的字),你怕不怕我(怖未乎)?”

皇甫嵩说:“以德服人,天下共庆,人民欢喜,我怕什么?如果滥杀无辜,全国人民都怕,岂只是我?”

董卓看老领导气儿还不是很顺,呵呵笑了笑,暂时不去理他。

连威震天下的皇甫嵩都臣伏在自己脚下,董卓觉得现在的事业很有成就感。他感到当个太师有点委曲自己,于是授意心腹,打算让他们参照周朝开国宰相姜子牙的先例,给自己上个尊称,叫“尚父”。

董卓要干的事,自然没人敢反对。大家都不吱声,心里说你愿意叫自己太空人都没有关系,反正保住自己的脑袋要紧。但尚父这个称呼岂是谁都能叫得的,弄不好很容易闹出历史笑话来,最后还是蔡邕厚道,他站了出来提醒董卓,现在关东未平,再上尊号容易成为敌人攻击的口实,不如等消灭了关东联军,再上尊号也不迟。董卓想想有道理,就暂时作罢。

董卓自己镇守长安,让女婿牛辅屯驻在河东郡、函谷关以及关中一线,伺机出动向东部各郡骚扰一下。

不久,最能打的孙坚战死了,关东联军爆发严重内讧,无暇顾及关中的董卓,董卓感到没有人能把自己怎么样,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史书没有记载董卓儿子的事,可能他没有儿子,但至少有一个女儿。他的女婿牛辅深受他的信任,此外,他还擢升兄弟董旻、侄子董璜等为高级将领,掌握守卫长安的大权。

董家的亲戚都当了高官,就连

董卓小妾抱着的婴儿都被封了侯爵。他吃的、用的、穿的都跟皇帝一样,朝廷各部门实际上处于放长假状态,日常工作都改到太师府处理。

董卓还嫌玩得不过瘾,又突发奇想,在他的封地郿县(今陕西眉县)修建大型城堡(郿坞),据记载,城堡墙高七丈,厚度七丈,里面储存了可供全城吃三十年的粮食。董卓说:“大功如可成,称雄天下;如果不成,守着它安度晚年!”

可是,有一些人不想看到恶贯满盈的董卓也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把这个祸国殃民的匹夫除掉。他们就是从洛阳被裹挟至此的士人们。

他们多是何进在位时引进的那批人,与袁绍等人有着割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