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58章 出兵

第158章 出兵

真实的情况是,黑山军确实围攻东武阳了,但在留守部队的顽强抵御下,东武阳一直没有被攻下,黑山军的优点是不恋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所以主动撤退。曹操在回师的路上遇到眭固所部,将其击败。至于迎战于扶罗,而且指明是在河内郡的内黄县(今河南内黄),如果有这事的话,可能曹军之一部,不会是曹操亲自率领的。

在黑山军围攻东武阳的同时,青州的黄巾军也向这个方向运动,总人数(非总兵力)达百万余人。他们首先进入兖州刺史部的任城国,任城国相郑遂被杀。消息传到山阳郡的昌邑,在此据守的兖州刺史刘岱决定出兵迎击。

济北国相鲍信也在这里,他劝刘岱不要冒进,鲍信的战法是坚守,让队伍养精蓄锐(蓄众士之力,先以固守),等敌人进退不得、粮草耗尽之时再出击。刘岱不听,率军出击,结果被杀。

刘岱死后,兖州八郡国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军,当务之急是推出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领头人打退黄巾军,保护地方安全,这是兖州当地官民们共同的愿望。在这种形势下,陈宫出场了。

真实的陈宫没有在中牟当过县令,更没有“捉放曹”的那一出。陈宫字公台,东郡人,关于他早年的事迹知道得不多,史书上只说他“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他属于地方的上实力派,说话有一定影响力,为了保卫家乡不被涂炭,他联络一些地方知名人士物色新的兖州首脑,最后把目标锁定在东郡太守曹操身上。

据《世语》一书说,陈宫亲自到东武阳拜见曹操,说:“兖州现在没有首领,我自告奋勇说服州中的众人,迎接阁下到州中,凭借这里将来夺取天下,成就霸王之业。”陈宫回到兖州又游说州中官吏和士绅,鲍信第一个表示拥护,大家也表示同意。最后,推选鲍信和州吏万潜作代表,前往东武阳迎接曹操来就任。

这样,曹操就任了兖州最高行政长官,不过不是刺史,而是州牧。曹操几年前便担任过济南国相,品秩是二千石,刺史的品秩只有六百石,以曹操既往的资历,担任州牧是够条件的。但这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顶多算群众集体推荐吧。

但不管怎么说,兖州牧曹操成为与刘虞、刘焉、袁绍等人并列的地方大员,而此时的刘表、陶谦等人还只是刺史,在名义上比州牧要低一些。

曹操就任后,立即整顿兵马,准备与黄巾军决战。黄巾军前无退路,后有强手,拿出了玩命的劲,往日一打就跑的情况不见了,让这场仗打得异常艰难,就连亲曹派王沈在《魏书》中也不得不作如下记载:一次,曹操率领一千余人在战场间巡视,突然遭遇黄巾军主力的攻击,手下一下子死伤近半,不得不撤退。黄巾军不依不饶,继续进攻,他们久经战阵,士兵强悍,而曹军队伍尽是新兵,缺乏经验,士气也不高昂。曹操亲自披甲持胄,身临一线,严明军纪,明确赏罚,士气才稍稍提高。

这场战役的高潮是寿张之战,恶战中曹操多次陷入危境,其中一次全赖鲍信的拼死抵抗才能幸免,而鲍信却战死了。

鲍信是曹操事业起步时期最忠实的战友和最可靠的盟军,对曹操充满敬佩,多次给曹操以帮助。鲍信的战死是曹操的一大损失,曹操极度伤心。鲍信死后连尸首都没有找着,曹操下令悬赏寻找,仍然没有找到,只能让人用木头刻了一个鲍信的雕像来祭拜。

对手其实打得更艰难,黄巾军慢慢有点招架不住,他们给曹操写了 。在信中他们先套近乎,从曹操当济南相时禁淫祠开始说起,说曹操的政治主张与他们的太平道教义其实是一致的,然后劝曹操顺应天道,不要与黄巾军为敌。曹操不理,继续攻击,史称曹操“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擒获,贼乃退走”。

黄巾军向济北国方向败走,曹操指挥人马追击,黄巾军没有退路,只好请求投降。曹操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就地整编,组建了一支新的队伍:“青州兵”。

根据陈寿等人的说法,这次受降共有降卒三十余万,曹操组建青州兵的人数不详,只说“收其精锐者”,如果十个里面选两个的话,也至少有六万人以上。

但其实不然,青州黄巾军能作战的士卒肯定没有三十余万人,曹操一下子也不可能增加六万人的队伍,比较可靠的数字,应该在二三万人左右,这其实已经很可观了。

鲍信战死后,曹操把他原来的队伍交给鲍信的老部下于禁来指挥。于禁字文则,兖州刺史部泰山郡人,早在中平元年(184年)鲍信起兵抗击黄巾军的时候就跟随他。曹操听说于禁作战勇猛,提拔他当了团长(军司马),于禁从此进入曹军一线将领的行列。

曹操虽然当上了兖州牧,但此时兖州实际控制的地方还有限。兖州的治

所原来在山阳郡的昌邑县,这里距黄河太远,与曹操的后方基地东郡也有相当距离,曹操把大本营迁到了济阴郡与东郡相交的鄄城,仍然把战略重点放在黄河一线。

刘岱死后,董卓听到消息,也任命了一个兖州刺史,此人叫金尚,是一个老党人。金尚带人想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