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39章 根基

第139章 根基

要想根基牢固,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时候袁绍在家乡服完丧回到洛阳,何进听说袁绍的大名,觉得可以拉拢和利用,于是主动提出征辟。

袁绍也把何进看作是成就大事可以借用的一面旗帜,于是二者一拍即合。何进告诉袁绍,可以把他的朋友都介绍过来,想担任什么职务只管提出。

袁绍也不客气,立即提出了一张有二十多个人的名单来,上面不仅有“奔走之友”里的何颙、张邈、许攸等人,还有袁术、荀攸、郑泰、王允等。何进都分别任命了官职,而且都是要害职位。其中,何颙为北军联合参谋长(北军中侯),负责监控北军;袁绍的弟弟袁术为虎贲卫队指挥官(虎贲中郎将),荀攸为天子的机要秘书(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王允被何进任命为身边的参谋(从事中郎)。

这些人里,“奔走之友”成员已作介绍,郑泰是著名的党人,王允即前面讲过的曾经担任过豫州刺史被宦官迫害险些杀头的那个人。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袁术和荀攸。

袁术也是袁逢的儿子,在血统上是袁绍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但在法律上却是袁绍的堂兄弟。因为,袁绍已经过继出去,当了袁术伯父袁成的嗣子。

虽然都是一个父亲所生,但袁术为袁逢正室所生,袁绍为袁逢的妾或丫环所生,因为这一点袁术一向看不起袁绍。

袁术在仕途上也很顺利,像曹操一样先在家乡汝南郡被举为孝廉,因为出身好,分配到一个好工作,到尚书台担任尚书,后来担任军职,成为北军五营之一的长水营指挥官(长水校尉),何苗升任车骑将军后,把空下来的河南尹一职给了袁术,之后再次迁升,担任更重要职务,成为准将一级的天子近卫军指挥官(虎贲中郎将)。

荀攸,字公达,出生于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小曹操二岁。他是著名的颖川荀氏家族成员,是荀彧的侄子(但却比荀彧大六岁)。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做过广陵郡太守。史书上说荀攸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智勇敢。

史书记载了荀攸早年的一件事。在他十三岁

时,祖父荀昙去世,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人主动找来要为祖父守墓,荀攸对叔父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犯了什么罪,跑来在这里躲避。”荀攸的叔父(不是荀彧)马上盘问张权,果然这个人是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身份。这件事让大家对荀攸刮目相看。

若干年后,荀攸和荀彧都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

曹操担任都尉以后,主要精力放在军队的训练上。袁绍对曹操的能力十分欣赏,尽管袁术多次在他面前流露出对曹操的不屑,但袁绍始终认为曹操是一个可以合作、能够一起商议大事的人。袁绍与曹操之间的联系,主要靠双方的老朋友许攸、张邈等人从中进行。

许攸还经常到外地去,按照袁绍的安排四处活动,他们联络的对象是各地的豪杰,以及地方上的要员,冀州刺史王芬就是他们发展的对象之一。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冀州刺史王芬手里积攒了一定实力,活跃在王芬周围的有几个人,包括已故太尉陈蕃之子陈逸,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术士襄楷,一个叫周旌的沛国人,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梦想着改朝换代。

许攸到达冀州后,与王芬建立了秘密联系。许攸带来了一个重要情报,灵帝刘宏正打算回河间国老家看看,时间可能就在当年夏天。由洛阳到河间国,必须路过冀州刺史部的辖区。

许攸带来的消息让大家一阵激动,于是让襄楷占卜一下吉凶。襄楷拿手好戏是星象学,他看了看天象,说天象出现了变异,预示着宦官和小人将要灭亡。

于是,王芬决定干,他们迅速制定了一个计划,想在灵帝回乡的路上发动兵变,挟持灵帝,之后另立刘氏宗族里的合肥侯为帝。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以区区一个刺史部的力量完成这样的大事根本不可能。更不靠谱的是,这些人还闹出来好大的动静,一方面由王芬出面以黄巾余部闹事为由向朝廷上书要求扩充军队,另一方面由许攸、襄楷等人四处活动,拉拢更多的人参加。

许攸等人的大串联搞得规模挺大,冀州刺

史部所属平原国有两个人也受邀参加,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陶丘洪。华歆字子鱼,比曹操小三岁,是个地方名人,他跟同乡的邴原、管宁两个人关系很好,而且都有学问,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华歆的另一个好朋友陶丘洪,也有名于世。当许攸找到他俩说明情况时,陶丘洪很兴奋,马上就要收拾行李出,但华歆却向他泼了盆冷水,华歆说:“废立君王这样的大事,像伊尹、霍光这样的能臣都觉得困难,王芬生性疏而不武,必然失败。一旦失败,将祸及全族,千万不要前往!”陶丘洪听了华歆的劝告,最终没有去。

许攸自然也找到了曹操,曹操给许攸写了 ,这封信完整地收录在王沈所撰的《魏书》里。曹操在信中也引用了霍光、伊尹的例子,说明废旧帝立新帝是“天下最不吉祥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