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38章 前车之鉴

第138章 前车之鉴

其实,曹嵩也知道这笔交易未必合算,但是能位列三公的确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将来儿子曹操等子孙们的仕途将因此可以加分。

而且花一亿钱虽然做了回冤大头,但灵帝一定会领情,三公的职位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营销总监灵帝常为此犯愁,就差挥泪大甩卖了。曹嵩慷慨解囊,无疑带了个好头,说明这个职位还是有市场前景的,足以让那些整天跟天子侃价的家伙们羞愧。

灵帝对曹嵩无疑将有更佳的印象,这是用金钱无法估量的。

曹嵩之所以被称为优秀的理财专家,那可不是白给的。他在投资回报方面向来判断准确。不久,灵帝就用实际行动对他进行了补偿。汉代的左大还是右大,我看到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左大(与秦相同),有的说右大(与秦相反)。我觉得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汉代的左右尊卑观念有点乱,正式场合和民间认识有不同,文官和武官也不同,就像老子说的,文尊左时武尊右,文尊右时武尊左。我认为,左中郎将应该比右中郎将高。

从现实情况看,皇甫嵩是对抗黄巾军的主帅,他作为左中郎将应该比右中郎将高;后来他立的功大,被封为左车骑将军,朱俊因为他给说好话,被封为右车骑将军,都可以说明此时左应该比右大。

左与右有不同的理解,确实挺复杂。朝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武不同,甚至中外不同,都刚好相反。中国人现在都是以左为尊,面而外事活动中刚好相反,是以右为尊。

奔走之友

就在曹嵩花费一亿钱的天价买了太尉一职的几个月后,也就是中平五年(188年)春天,在家赋闲近三年的曹操再次接到朝廷的任命,职务是帝国刚刚组建的新军师长(都尉),品秩仍然是二千石。这是曹操再次担任军职。

黄巾起义的第一次高峰被压制下来以后,各地仍然不够平静,为了加强帝国的军事力量,以备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出现,在大将军何进的主持下,一系列军事扩充计划得以实施,

组建新军就是其中之一。

曹操没有拒绝这个任命,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他发现原打算隐居二十年的想法不切实际,如果天下大乱,唯一能拯救自己和国家的办法,就是奋起抗争,成为中注砥柱。

与国相和太守不同,曹操觉得在军队里发展更有价值。近三年中,他阅读了大量兵法和与此相关的著作,需要在军事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于是他离开谯县,前往洛阳上任。他有意带卞氏和曹丕一快走,但曹丕刚出生不久,想想还是算了。

到了洛阳,刚一上任,就有人前来拜访。这个人是老相识,但好多年没有见了。这些年来曹操一直注意打听他的消息,但得到的信息总是很少,仿佛他已经失踪了一样。

如今这个人精神焕发地来到他的面前。从此之后,这个人将成为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他们相知、相识、相互信赖又相互斗争,影响了那个时代的进程。

这个人就是袁绍,在曹操担任都尉的时候,他在大将军何进手下任职,是何进最依重的亲信。

出身于汝南袁氏家族的袁绍,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之一,但是近十年来,他好像没有太大的作为。党锢事件中被迫害的党人里没有他,与宦官作斗争的没有他,黄巾起义爆发后上前线打仗的人里也没有他。

顶顶大名的袁绍在做什么?答案是:大部分时间在家乡汝南郡守孝。

袁绍字本初,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汝阳县人。这个家族前面已有介绍,自袁绍的高祖父袁安以下,前后四代人位居三公的高位,袁绍不仅拥有这个令人炫目的高贵出身,而且“姿貌威容”,有堂堂仪表,在那个时代要想受追捧,这些都是必要条件。

袁绍出生何时,史料没有明载,一般认为他出身于本初元年(146年),所以他字本初。他大概比曹操大九岁左右。

与曹操一样,功袁绍也是首先从“郞”即天子身边的侍卫做起,在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之前的好几年,袁绍获得了第一个正式

的行政职务--濮阳县县长,濮阳是首都洛阳以东几百里外盗兖州刺史部所属东郡的治所,坐落在黄河岸边。据说袁绍在这里干得还不错,几年后,他离开了这里。

党人被禁锢时,袁绍面临着一生重要的人生考验,他与著名党人李膺有姻亲关系,李膺被杀后,袁绍面临着受牵连的危险。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帮助袁绍化解了危机。

大约在这个时候,袁绍的母亲死了,按照规定,袁绍将解除公职,回家乡为母亲守孝三年。

袁绍母亲下葬的事在史书中有具体记载,袁绍故意把丧仪搞得很大,通常这个时候死者家属都是被同情的一方,袁绍哀痛换来了同情,与党人的关系没有人再往下追究了。

袁家办丧事惊动了各路豪杰,大家纷纷从各个方向前来吊唁和探望,乘座的各式车辆竟达数千辆,其中也包括特意赶来的曹操和好朋友王俊。

在这些吊唁的人中,还有几位不速之客,其中一位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