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29章 长期作战

第129章 长期作战

有文化的人在那个时代是绝对的少数,张角有文化,所以可怕。张角喜欢看书,他最喜欢看的是一本叫《太平清领书》的书。

传说《太平清领书》的作者是著名方士于吉(也叫干吉、干室)。所谓方士,就是有方术的道士。所谓方术,是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东汉以后,方士这个词不太常用了,代替它的是“道士”。

于道士写的这本《太平清领书》,据说篇幅很浩大,分为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里面内容庞杂,以老庄之道、鬼神信仰以及阴阳五行、神仙家的方术为基础,创造了一套极为神秘复杂的神学体系。这部书里既有老子的宇宙观,《周易》的元气,也谈长生不老的修道理论。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这本书真正想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在本书中,陈述了一套政治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的建设纲领。它不仅描绘了太平盛世的模样,也阐述了要达到太平盛世,必须做到君明、臣良、民顺。

所以,这部书不是教人如何造反的,而更像是向君王提合理化建议的。所以,于吉的学生宫崇把这部书直接献给了顺帝刘保,刘保让大臣们讨论了一下,大家却认为这是“妖妄之经”,于是把它封存在国家图书馆(东观)里。

桓帝刘志一直没有儿子,听人说有个叫襄楷的方士很有法术,就下旨召他进宫,帮助他生个儿子。襄楷不是专科大夫,治疗不孕不育应该不是他的长项,他能做的就是给皇帝弄一些所谓的灵丹妙药,这是他的特长。

桓帝吃了襄楷献上的药,可能有一定效果,甚为欢喜,给襄楷安排了工作,很是信任,处理国家大事遇到疑难问题时也经常向他请教。这个襄楷,是于吉的另一个学生,为了完成于老师的心愿,他旧事重提,再次《太平清领书》推荐给桓帝。

可是,桓帝的兴趣只在能不能生出儿子,以及那些灵异事件如何解释,对于襄楷的治国理念依然没有太大兴趣。

后来襄楷与党人搅到了一块,在党锢事件中因为替党人求情而被治罪。襄楷出狱后,依然痴心不改,但这次他对皇帝失去了信心,开始把活动的重点转向民间,最后成为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颠覆活动的专家,后面还要再讲他。

张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这部书的,也有说法他是襄楷的朋友,二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一个是理论家,一个是实践者,立

即联起手来。不管怎么说,张角对《太平清领书》佩服得要命,那些皇帝没有实施的政治纲领,张角决心试试。于是,他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也改变了刘汉王朝的命运。

张角是冀州刺史部钜鹿郡(今河北宁晋县)人,出身社会下层。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张梁,一个叫张宝。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神秘预言学之一的谶纬学也深有研究,懂民间医术和巫术。他领着两个弟弟,手持一根九节杖,经常活动在冀州一带,用符水、咒语等为人治病,深得穷人的拥戴。名气一大,就有人跑来表示愿意给他当学生,张角开始吸收徒众。

没有想到,来的人越来越多,多得张角感到吃惊。不过,他没有害怕,因为他是个有胆识的人,也想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琢磨如何把这些人组织起来。

张角深受《太平清领书》中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的影响,于是创建了一个民间宗教团体“太平道”,其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都依据《太平清领书》来设计。

当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流民,也就是失去土地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都是土地兼并的受害者,没有人关心,也看不到前途。太平道的出现,至少给了他们以温暖和希望,所以不用动员,这些人都撵着跑着来入道。

还有一些人,虽不属于流民范围,但看到这个组织挺厉害,于是也加入进来,就像一些有钱人愿意给青红帮老大当门生是一个道理,遇到事好有人罩着。这些人里,有基层官吏,甚至也有宫里的宦官。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是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自称大医,是太平道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他派出八个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太平道势力已遍布全部十三州中的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张角把这些徒众划分为三十六个教区(方),大的万余人,小的六、七千人,每个教区都设一个渠帅作为首领。

闹出这么大动静朝廷那边不知道吗?其实是知道的,而且很早就知道了。熹平六年(177年),灵帝的老师、时任太尉的杨赐和他的属下著名党人刘陶,分别上书灵帝,报告了这个民间组织的动向,请求给予关注。刘陶更是指出,据他得到的情报,张角的党羽已经潜入京师,活动于民众和官宦之中,大有觊觎朝廷之意,应速加侦缉,并诏令天下,以重赏通辑捉

拿张角。

不知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