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28章 丑事

第128章 丑事

这件事后,曹操仍然担任议郎,直到光和六年(183年),前后长达五年之久。这段时间,根据史料记载,曹操至少有三次谏言。

第一次是曹操上书为陈蕃、窦武平反。陈、窦事件前面已有介绍,当时灵帝年少,在曹节、王甫等操纵下,陈蕃、窦武被杀。曹操旧事重提,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因为主要当事人曹节仍然大权在握(另一个当事人王甫在一次宦官内斗中被诛杀)。这次上书的后果,是“灵帝不能用”,但与上次棒杀蹇叔事件一样,宦官阵营也没有发起报复行动。

第二次是光和五年(182年)正月,起因是“谣言”。当时老百姓编了很多顺口流,把一些贪官污吏的丑事编进去到处流传,这玩意的传播速度一向很快,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

有些也传到宫里,宫女、宦官也会不少,自然灵帝也知道了。灵帝很生气,让三公牵头查一查,看看这些顺口溜里面说的事属不属实,最流行,都涉及到谁,以此为线索往下挖,有犯罪行为的移送司法部门查处。

当时把这种顺口溜称为“谣言”,不是贬意词,被看作社会舆论的一种表达方式。

灵帝想查谣言本是件好事,但这种事一定要交给正直又敢碰硬的人去办,否则不如不办。灵帝交给三公去查,当时的三公是太尉许戫、司空张济和司徒陈耽,其中许戫和张济都仰宦官的鼻息,自己带头贪污受贿,怎么能把清查工作做好?

陈耽虽然正直,但孤掌难鸣,而且外朝官素以太尉为首席,司空居次,自己顶多是三把手,说了不算。结果清查名单出来了,一共二十六人上榜,这些人都是清正廉洁、不肯与宦官合作的人,而应该在这个名单上的反倒一个没有。

陈耽彻底出离愤怒了,他直接向灵帝上书,揭露事实真相,与陈耽同时上书的还有曹操,他认为三公府拿出来的这个名单,纯粹是颠倒黑白,是“放鸱枭而囚鸾凤”。

奏书“其言忠切”,灵帝被打动,对于三公府报上来的名单有所怀疑。加上这时候有不少吏人跑到宫门外上访,反映清查活动弄虚作假。灵帝于是下令重查,调查结果,确实是把鸾凤当成了鸱枭。

灵帝申斥了许戫和张济等人,但也只是申斥而已。对于上了名单的这二十六个人,既然查实是有德有才之人,灵帝下诏全部征为议郎。

这样,光和五年正月,曹操一下子就多了二十多个新

同事。

第三件事还是发生在光和五年。这一年从春天开始,各种异常现象又不断出现,包括旱灾、火灾以及神秘天文现象等,五行学爱好者灵帝刘宏心里又不禁发虚,于是再次诏群臣问对。

因为有蔡邕金商门事件的教训,这次大部分人都打了马虎眼,说了些不知所云的话搪塞过关,只有曹操“争谏”,但也没有下文。

这让曹操认识到,政治的衰败已经很严重,靠他一个区区的议郎改变不了任何事。而且,一再激怒宦官阵营,他终将成为这些政治群狼们打击的目标。

六百石的官位不足惜,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也无所谓,可要因此危及到父亲以及整个曹家安危的话,曹操心里还是充满了顾忌。

于是,曹操选择了沉默。史载:“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曹操)知其不可匡正,遂不复言。”

这不是曹操的个性,但必须这样做。

浴血争宠

当初,宦官对蔡邕叔侄下手,是有敲山震虎的意思,他们的目标,是另一个人,灵帝的老师杨赐。

作为弘农杨氏家族新的传人,杨赐的性格与他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如出一辙:正直、刚毅、不屈不挠。杨秉在与宦官侯览等人的斗争中树立了名望,当杨秉以七十四岁高龄去逝后,群臣们一致推举杨赐为灵帝的老师,在华光殿讲授《尚书》。

杨赐也是一个斗士,视宦官为寇仇。

当年,在华光殿临时辟出来的豪华讲堂里,杨赐的学生不止灵帝一个,还有一个学生在座,他的名字叫何进。

何进,字遂高,光武帝刘秀的老家南阳郡人。何家本是屠户出身,正因为如此,他们反而交上了好运。

何进有一个异母妹在宫里当贵人。在后宫等级里,贵人仅次于皇后,其下还有美人、宫人、采女等,何妹妹能混到贵人这一级,说明她不丑,能得到天子的垂青。何家不像窦、梁、邓、阎这样的世族大家,一个杀猪卖肉人家的姑娘,能在后宫里混到这个份上,应该可以光宗耀祖了。

但何家的好运气远没有终结,一直没有儿子的灵帝,于光和三年(180年)突然添了一个儿子,即皇子刘辩。自顺帝刘保以后,几代皇帝都没有子嗣,消息传来,从外朝的老臣到普通百姓都欢呼雀跃,而立下这一不世功勋的,正是何贵人。

在一片欢庆之中,有几个人突然发现这也许是个机会,这些人是曹节、张让等宦官。

在宦官们眼里,本朝的皇后一直被几个世族大家所垄断,结果就造成了像窦宪、梁冀、窦武这样的强势外戚,对宦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