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12章 淳朴

第112章 淳朴

这双眼睛是曹魏家族几代人的眼睛,我们选择了这个视角,重温那个伟大的时代,完成这次庄严而愉快的探险之旅。我们要做的是,在正史的范畴内,仔细地梳理、品悟和探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织出一幅鲜活生动的图画来。

尽管这件事已经有许多人做过或尝试过,但只要你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历过许多事情仍然童心未泯,只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你就一定会有许多陌生的发现。

好了,让我们出发吧!

曹魏

一、侥幸当皇帝

东汉帝国第十一位皇帝是刘志,本初元年(146年)他登上皇帝宝座,这一年他15岁。

刘志这个皇帝是拣来的,本来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刘志后来常常想,要不是那桩婚事,要不是梁太后和梁大将军,他这一辈子估计应该在冀州中山国的蠡吾县当他的侯爷吧,就像他的父亲刘翼那样,舒舒服服、无忧无虑、不用担惊受怕地过完贵族的一生。

每到这时,刘志的脸上都挂满了一脸真诚的憧憬。自从来到洛阳,住在这深宫里,他就开始了蹲这个免费的高级监狱的人生。

刘志的上一任、汉质帝刘缵,上岗的时候还是个童工,当时只有八岁。这个小朋友很不简单,他在朝堂上当着满朝大臣的面,指着大将军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就因为这句话,他被梁冀在饼里下药给毒死了。

刘缵正式参加工作是八岁,在与权臣的斗争中不幸以身殉职时才九岁,来不及为帝国准备好下一届接班人。在接下来围绕谁来继任问题的斗争上,很快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派拥戴蠡吾侯刘志,一派拥戴清河王刘蒜。

“拥志派”的代表是辅政的梁太后梁妠,还有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拥蒜派”的代表是担任三公职务的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以及大鸿胪(外交部部长)杜乔等一批朝官。双方开始势均力敌,梁家兄妹手握大权,实力上占上风;李、杜等人占据舆论高地,道义占上风,双方难分伯仲。

梁家兄妹挺刘志有两个原因,一来刘志即将跟他们成为

亲戚,刘志正要娶了太后的妹妹梁莹,是太后和大将军的妹夫;二来刘志年龄小,才十五岁,据说有点智商不高,呆头呆脑、傻啦巴即。而刘蒜血统更纯、更加成熟,贤明有德,在士人中有些声望,难以控制。

两派据理不让,尤其是李固、杜乔两位,都把这件事上升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争得很凶。“挺志派”眼看盯不住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梁冀打算妥协。这时,要不是另一股势力及时介入,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就该是刘蒜了。

这股从斜刺里杀出来的势力是宦官。东汉帝国到了中期以后,逐渐分化出四股势力:皇帝,外戚,宦官,士人。这四派力量要是势均力敌,天下就能太平一阵,就是国家大幸、人民大幸。要是某一派或某两派的联盟突然崛起,那就不得安生,必定斗得腥风血雨。这四派力量就像一个不对称的四边形,皇帝在最上面,他的任务就是平衡好,不让四边形倒了,这需要很高的技巧。

在外戚与士人苦斗的时候,宦官的老大名叫曹腾,即本书的主角,曹家的第一代人物。在这场难分胜负的对抗赛中,曹腾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拥志派”一边,使得天平陡转,胜利瞬间向梁家倾斜。

曹腾不喜欢刘蒜,至于原因,史书上说得很有意思,说因为某次曹腾见到刘蒜的时候受到了怠慢,所以怀恨在心。但真像果真如此吗?

首先,曹腾未必那么小心眼,作为在《后汉书》里有传的人物,他的诚府未必那么浅。但问题是,在修史的人看来,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曹腾既然拥戴了刘志,那就说明他不喜欢刘蒜,那就需要一个理由。于是史官们就顺手找了一个。

其实,站在曹腾的立场来看,刘志和刘蒜谁看着更顺眼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背后撑腰的人,这决定了下一步将要跟谁合作。士人们固然得民心、有面子,但对宦官的态度实在是暧昧得很、可疑得厉害,前面几十年的争争斗斗,手上都有对方的血,即使眼前苟合一次,难免事后不翻脸。

大将军梁冀就不同了,以往的

斗争经验表明,外戚比较容易与宦官合作,虽然二者之间杀红眼的时候也常有,但合作起来通常更愉快,这是因为他们都有弱点,一个靠自家的姑娘跟皇帝睡觉得宠,一个靠切掉自己的命根子得势,在充满洁癖的政治伦理和社会舆论面前,他们都有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也都怀着超越自我的渴望,因此更容易团结在一起。

所以,曹腾支持梁冀是必然的选择,这与是否受到过刘蒜的怠慢毫不相干。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怠慢门”,而主角是刘志的话,曹腾会转而支持刘蒜吗?不会。这是立场问题,因而是阶级问题,与“怠慢门”毫无相干。

史书记载,在梁冀犹豫不决、甚至要让步的当口,曹腾深夜密访梁府,表示全体宦官同仁支持梁冀挺刘志。

宦官是一个群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