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13章 最有影响力

第113章 最有影响力

灭掉刘蒜不是梁冀的本意,制造一个系列反动案件才是他的目的。案子越查越大,李固、杜乔以及一批同情、支持他们的人都牵涉案中。李固被逮捕,关进诏狱。

怎耐李太尉的名气实在太大,有人甘愿一死也要救他。李太尉有个叫王调的学生,是渤海人,他要冒死上书救老师。王调找到好朋友河内人赵承,慷慨陈词道:“是可忍,熟不可忍,你去不去?”

赵承道:“你能忍,我也不能忍,好兄弟,现在就走!”

这哥俩到黑市上弄到两件刑具,估计是木枷之类,往身上一套,径直来到宫门外上书鸣冤。

洛阳北宫司马门外,有一个叫公车的专门机构,平时接受臣民奏书,类似于朝廷的信访办兼传达室,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平民百姓直接上书天子的记载。王、赵二位就到这里搞开了静坐,反正不放李老师,我们也随他去了,要杀要剐看着办吧。

他们一带头,后来呼拉拉跟来好几十个,有的也弄些刑具把自己先拷了,有几个家伙更夸张,弄了一堆刀斧砧板,意思是省省事,也不用审呀判呀那么麻烦,干脆您就在这儿给我们开膛破肚得了!

这么多人誓死如归,梁冀有点发毛了。他虽然不在乎民意,但害怕民变。于是下令释放李固。李固从诏狱出来,洛阳城大街小巷欢呼雷动,像过年过节一样,人人争睹李太尉的风采,有人甚至喊出了“万岁”,敢喊这个反动口号,是杀十次头都不冤的大罪,可见李太尉在民间多受追捧。

但是这一闹,反而把李太尉的命给要了。

梁冀眼见李固的民调这么高,十分吃惊和害怕。于是授意手下继续重查刘蒜案,李固再次被捕。在案件审理中,又爆出一大新闻,当代经学泰斗、文化大师、开国名将马援的从孙马融先生主动揭发,李固早就有叛逆之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融飞章诬李固”事件。

要是别的什么人搞出个揭发信、黑材料什么的一点都不稀奇,但这马融先生意外出手意义不同寻常。马融先生是大学士、士林的代表人物,一向形象健康、正面,有名望、有影响,原本应属于李太尉一派的,现在主动揭发老战友,无异于在梁冀困

得睁不开眼的时候悄悄递过去一个鸭绒枕头。梁冀赶紧接住,立即结案,李固随即被斩决。

李固的政治同盟者,另一个让梁冀必除之而后快的杜乔,梁冀也没有放过他,梁冀指示办案人员扩大打击范围,把杜乔的名字也写上。这一次他想让杜乔自己了断,于是派人通知杜乔,如果自杀,可以保全妻子儿女的性命。

敢跟跋扈将军过招的通常都是硬汉子,杜乔也不含糊,他断然拒绝。第二天,梁冀派到人到杜府外面侦察,听一听里面的动静,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哭声,说明这个老家伙没有自尽。梁冀大怒,把杜乔抓起来,在监狱里处死。

马融的政治投机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严重后果,尽管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成就在当时无人匹敌,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往往不高。马融的学生里出了郑玄、卢植两个大人物,郑玄又是崔琰、王基、国渊、郗虑的老师,卢植是刘备、公孙瓒等人的老师,在这些师徒谱上的几位到了后面都是绕不开的人物,所以提一下。

解决完老李和老杜,再也没人敢明目张胆地唱反调了。政权被梁冀牢牢把控。桓帝刘志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梁冀找来的一个摆设,帝国形成了两个权力运行中心:宫里的长乐宫,即太后的寝宫;宫外的大将军府。帝国的决策权集中到这两个地方,三公、九卿成了纯粹的办事跟腿机构。

对刘志来说,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必须伴着这个长像丑陋、说话粗俗又心狠手毒的人,这个人曾经只因一句话就杀了他的前任。在这个人面前,对方是大象,他只是只小蚂蚁,要弄死他甚至不用抬起脚来踩下去,只需要吹口气他就找不着了。

甚至深夜里搂着皇后梁妹妹,刘志也会时不时惊出一身冷汗。这不是美人,是大将军派来的密探,稍有不慎,就会带来灭顶之灾。老是这么胡思乱想,刘志不得抑郁症才怪。

有人说这个果子好吃,你看它又大又鲜亮,你可千万不要相信,是酸是甜还是苦,只有亲自尝尝才知道呀。上面这段话,无数次响彻在少年刘志的心底。

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那一天兴冲冲来到洛阳,以为是做了春秋大梦,其实是不折不扣

的恶梦啊!

这才叫跋扈

“跋扈”这个词,是刘缵小朋友首创的,是送给大将军梁冀的。一般词典里解释,它的意思是“专横暴戾”。如果分开来看呢,“跋”有践踏的意思,引申如“跋山涉水”;“扈”有皇帝身边随从的意思,引申如“随扈”。“专横暴戾”是抽象解释,形象一点说,就是“践踏皇帝身边的随从”。

刘缵指着梁冀鼻子说这话的时候,想到的可能就是后面的意思。梁冀没有辜负这个光荣称号,因为他连皇帝本人都敢“跋”,不仅“跋”了还敢搞暗杀。

梁家的祖上是河东郡的商人,专做外贸生意,于是举家迁到通向西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