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10章 重大失败

第110章 重大失败

历史上四川兵根本不是陕西兵的对手,但在司马懿领导下,不是四川兵怕陕西兵,而是陕西兵怕四川兵。陕西兵牢骚怪话日甚一日,司马懿充耳不闻。一些将领纷纷请求出战,司马懿不同意。有的部下忍无可忍,当面讽刺他畏敌如虎,司马懿脸上挂不住了,命令张郃出击,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损失惨重。

双方对峙了一个月,诸葛亮接到李严国内有事的报告,下令撤退。

司马懿想挽回上次被伏击的面子,再次命令张郃追击。张郃亲身领教了诸葛亮运动歼敌的厉害,不仅再也不敢提什么“就地围歼”计划,连司马懿提出的追击方案都持反对意见。司马懿认为这是捞回面子的大好时机,反对无效,张郃只得执行命令。张郃再次陷入伏击圈,葬身于乱箭之中。

张郃死了,对司马懿来说也算松了口气:当初还好没搞什么“就地围歼”计划,要不,死的可能就不只是张郃了。

曹睿接到张郃战死的战报,在晨会上对大臣叹气:“蜀国还没有消灭,可是张郃已经死于非命,叫我怎么办呢?”

张郃之死,是蜀军的空前胜利。自东汉末到晋统一中国的近百年间,死于战场的国际顶级名将:夏侯渊、张郃;战场被俘:吕布、关羽、于禁。张辽虽是国际顶级名将,也曾被俘,但被俘时还算不上国际顶级名将。

在后方的李严因为遭遇连续多雨天气,担心军粮不能及时运达前线,造成部队全线崩溃,谎称国内发生重大事件,通知诸葛亮撤军。其实,当时诸葛亮在上卦收获一大批麦子,军粮并不如以前那么紧张。只是受当时通讯条件的限制,在后方的李严不能及时得到战报,只能按照惯例计算粮食的消耗量,造成诸葛亮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撤退的结局。

第四次北伐,诸葛亮运动中歼敌的才能,已经得心应手。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占有主场各项优势的对手,诸葛亮采取在运动中分化敌人的力量的办法,创造出局部优势,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和吴国相约同时发起进攻。魏国先集中力量对付吴国,皇帝曹睿亲自出征。孙权组织了一次大规

模的军事行动,兵分三路向魏国发起进攻。命令陆逊和诸葛瑾率部从夏口向襄阳进攻;命令孙韶、张承率部进攻淮阴。孙权亲自率部进攻合肥新城。

孙权命令三路部队同时出击,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是昏了头,忘记了当年在合肥城下和张辽交手时遭遇的狼狈。现在,张辽虽然已经死了,攻城的难度依然。更让孙权意想不到的是,曹睿亲自率部增援合肥。孙权由于兵力分散,无法组织力量“打援”,仓皇撤回国内。这时,陆逊送给孙权的报告又被魏军截获,陆逊只得下令撤兵。诸葛亮率部走出斜谷后,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如果勇猛,就应沿武功往东,如果西上五丈原,各军平安无事。

诸葛亮考虑到离武功东面十余里是高地,不利于马上发起进攻,率部驻扎五丈原。

再次交手,司马懿深知对手厉害,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

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甘当缩头乌龟。

诸葛亮派使者送女人的衣物给司马懿。这一招,有的论者认为是诸葛亮不能出奇制胜的证据。论者忘记了《孙子兵法》中说的“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按照孙子的说法,“逃之”或“避之”的应该是诸葛亮,诸葛亮既不“逃”也不“避”,而是要“战之”!

司马懿知道自己的人马比诸葛亮多,装备比对手好,又占有主场优势,僵持下去,已经很没面子。诸葛亮的礼物,使司马懿的部下们愤怒:将熊熊一窝。老大是女人,老大的部下还能是男人?

群情激昂,司马懿眼看镇不住,就想了一怪招:派使者向皇帝请示作战计划。

皇帝知道诸葛亮的厉害,下达不许出战的命令。

现代人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诸葛亮屡次北伐,有出于防守的考虑。但是,诸葛亮不是教条主义者,认为在战场上“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诸葛亮看出司马懿不敢出战,就在驻地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出乎司马懿的意料,诸葛亮是准备打持久战来的,不是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来的。

如果一支墨西哥的部队侵入美国,种地有空才与

美军交手,美军吓得趴在窝里不敢动,世界舆论会如何反应?一定众口一词:神话,绝对是个神话!是的,诸葛亮就是创造了一个这样的神话。

在敌国的土地上,面对强敌,边战斗,边生产。这样的战例,在世界军事史上可能独一无二。

敢于做出这样的决策,要具有超凡的防守能力。处于劣势的蜀军种地有闲才作战,根本没有把司马懿放在眼里。诸葛亮尽显防守大师本色,诚如《孙子兵法》所说:“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诸葛亮这个时期的政治水平,大约已经超越了刘备。刘备的军事、政治活动大体在汉朝政府还在苟延残喘时期,高举“恢复汉室”的旗帜,还有一定的号召力。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