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92章 弱国无外交

第92章 弱国无外交

根据地的人民要过上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的生活,就要建设根据地。诸葛亮主张“内修政理”。董卓进入洛阳之时,何进及弟弟何苗均已被杀,所属部队全部编入董卓麾下。董卓又派吕布杀害首都卫戍区总司令丁原,收编了首都的卫戍部队。

当时地方割据的实力并不强大,董卓不仅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庄家,也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操作模式的师父,获得了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客观条件。但是,董卓不善于把握历史性的机遇。他不知道历史把自己推到了这个位置上,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只知道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当然,比起那些尸餐素位,死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高官们来说,也算在历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董卓不断提拔自己,先是担任太尉,接着废了皇帝,把汉灵帝的小儿子陈留王立为皇帝,这就是汉献帝。

十八路诸侯讨董虽然无果,但董卓害怕反对势力卷土重来,惹不起躲得起,回到发源地长安,自以为呆在城墙与长安一般高的郿坞中就能平安无事,任命自己为太师,号称“尚父”,以姜太公自居,全家老少全是公务员。大臣看见董卓,要下车谒拜,董卓却端坐车中无动于衷。给一般的官员下达指示,全叫到家中训话。这样还不过瘾,又以杀人为乐,而且杀人花样百出,令人瞠目结舌。在财政政策上,废除五铢钱,制造小钱,弄得物价飞涨,一斛粮食价值几十万。老百姓怨声载道,司徒王允看不下去了,联合吕布谋杀董卓。

董卓害怕半夜遭人暗杀,让吕布充当贴身侍卫。长夜漫漫,一代猛男吕布寂寞难忍。董府里国色天香的剩女如云。绝代英雄美剩女,火星汽油,势不可挡!吕布不想因情而死,决意因情杀人,和王允一拍即合。一介武夫董卓,未必生性风流,更没有与吕布争风吃醋,压根就没发现吕布和自己的女婢的婚外恋,但是,却成了别人保卫爱情成果的牺牲品,被认定死于情杀,真是比窦娥还怨。

吕布发动政变,刺杀了董卓之后,由王允掌握朝政。两人的基干力量不足,能力更加有限,不能安抚董卓的老部下,部队造反,王允跳楼自杀,吕

布亡命他乡。

根据地的力量有限,要集中力量用在刀刃上,诸葛亮提出首先要解决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联合孙权,建立反曹统一战线。

根据地的人民要和各民族和平共处,诸葛亮倡导“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诸葛亮还认为,人心虽然重要,但是,人才更重要,要“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孙子兵法》虽然有“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的论述,但基本上还是以“战”言“战”。《隆中对》不仅提出了根据地理论,而且,把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政策、人才全部作为战争资源予以考虑,这在中国的军事著作中可能尚属首次。也可能由于《隆中对》篇幅简短,内容广博,使许多后人忘了这是一篇军事论文。

《孙子兵法》是拥有“第一桶金”的老板的圣经,《隆中对》是老板挖掘“第一桶金”的绝学。

据有的专家研究,许多农民起义领袖是从三国故事中学习战争的。这个结论是否可靠,没有定论,但一些成功者从《隆中对》中吸取养料,应该是无可怀疑的。

朱元璋攻克南京后,北有刘福通,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和徐寿辉。显然,在元朝还没有彻底覆灭之前,大家是兄弟部队,三股实力恰好就是朱元璋的三道屏障。但是,一旦元朝被消灭了,没有发明用手投票的选举制度的朱元璋们就要兵戎相见,争夺领导权。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南面还有一些元朝的残余势力,就积极向南方发展。但是地理空间已经很有限了,比起其他三股起义部队,力量还是很小。这时,有一个叫朱升的谋士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意思就是做人要低调,好好经营南京这块根据地,等待时机。元末的农民起义是以拥戴宋朝政权为号召,找了一个宋王室的后裔尊为“小明王”。同是半文盲的朱元璋显然比项羽高明,采纳了朱升的建议,苦心经营南京根据地,公开表示继续拥护大宋政权,以大宋政权的名义发布文告,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政治效果。后来,西边的陈友谅吞并了徐寿辉部自称

皇帝,与东边的张士诚联手夹击朱元璋。朱元璋看准了张士诚不会有所作为,率部与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展开决战,取得胜利之后,挥师东进消灭张士诚。半文盲朱元璋这时才想起以前一个叫做项羽的半文盲也干过的事情,派人以迎接小明王为名,在途中把小明王淹死。于是,朱元璋登上了帝位。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按照起义前的意图,要率部夺取长沙,但是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起义军撤离湘东地区,进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移。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得到当地武装袁文才和王佐的帮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立的条件与《隆中对》中所阐述的原则多有暗合之处:

一、群众基础良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