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71章 磕磕碰碰

第71章 磕磕碰碰

什么盟友,狗屁而已。

袁绍和曹操两人的情况稍微好点,大家比较文明,没有拳脚相加,倒不是因为两人从小是朋友是哥们,重义气、讲交情,抹不开面子,而实际上因为曹操迎接皇帝的事情,大家已经准备打架了。

义气算个啥?交情算个啥?一张纸而已!捅破那层纸,流出的就是血!

两人之所以没有爆发,那是因为时机没到。

大家都在忍,大家都在等。

这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说两人文明,也不靠谱,两人早就在打嘴仗了,除开为汉献帝的安家归属问题,除开为大将军职务的归属外,两人一直都是磕磕碰碰,耳根没有清静过。

比如197年,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损兵折将后,袁绍同志就及时发来“贺电”,以辛辣的语言对曹孟德同志的不幸遭遇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致敬。

伤口撒盐,太可恶了。

此时,曹操已经有了和袁绍翻脸的想法,但自己实力有限,心里没底。

于是曹操找来荀彧、郭嘉问计。他说:“我打算攻击袁绍,但力量不如他,诸位有何高见?”

要说曹操的谋士还真有水平,荀彧提出了著名的四胜论:

袁绍虽然尊重人才,但不会用人,只会猜嫉,您用人不拘小节,唯才是举,您这是度胜。

袁绍办事优柔寡断,往往坐失战机,而您办事坚决果断,不拘一格,这是谋胜。

袁绍治军不严,手下人虽多,却没有战斗力;而您讲法制,赏罚分明,士兵虽然少,但斗志昂扬,战斗力强,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这是武胜

袁绍爱慕虚荣,所以爱虚荣的人都往他那边跑,您注重实际,为人宽厚、节俭,到您这边的都是实用型人才,这是德胜。

最后荀彧还提出,您四胜的法宝,外加拥戴皇帝,拥有政治上的优势,去征讨天下那些不听话的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再强大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相当于是五胜论了。

荀彧提出了四胜论,郭嘉更厉害,提出了十胜论: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洋洋洒洒,但内容和荀彧所说大同小异,而且比较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两个谋士的主张,

某些人推崇备至,但我认为这两个谋士观点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是精神原子弹作用,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因为这毕竟只是战略层面的东西,类似于务虚会谈,理论宣传,而且还不怎么客观,基本上把曹操捧上天,把袁绍贬得一文不值,活该他自取灭亡。

事实上,曹操那时所说的攻击袁绍,也就是虚张声势而已,要知道,197年的时候,曹操四面临敌人:袁术要当皇帝;吕布还很强大;张绣很顽固、还有关中的马腾、韩遂……那么多敌人没搞定,自己连张绣都打不过,却想攻击袁绍,做梦吧。所以,不能把郭嘉、荀彧的高论神话化,对曹操而言,也就是安慰剂而已,如果没有真枪实弹的较量,什么都是虚的。谁说正义之师一定会取胜?历史上邪恶军队战胜正义之师的情况多了去了,何况袁绍和曹操谁正义谁邪恶还真分不清楚,谁说胜利一定属于你曹孟德?要知道,历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真正要上战场取胜,还得靠战术,靠谋略,

好在战术方面,曹操也不缺人才,尤其是荀攸,真正的战术大师,

总之,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太书呆子气,就是没有荀彧、郭嘉的高论,袁绍进攻曹操,曹操一样会奋起反击,决战,迟早会到来。事实上,官渡之战曹操要不是偷袭乌巢成功,胜负还很难说,赤壁之战,曹操要不是接受黄盖的投降,他一定会败吗?

许多时候,胜利是由偶然因素决定。

说不准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问题要一个个地解决,其它几个诸侯的问题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曹操根据不同的对手,分别运用政治、军事、外交手段予以解决。

而关中问题,曹操派出了钟繇。

钟繇(yóu),字元常,出生于公元151年,他一共活了80岁,是有名的书法家、老寿星。曹丕时代,当相国,和当时的王朗、华歆一起并称为三公。魏明帝时期晋升为太傅,后来的人就称他为钟太傅,

钟繇出身于名门望族,但他父亲死得早,他由叔父抚养。据说钟繇小时候和叔父出门,遇着个很有水平的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面带富贵相,不过要小心水啊,结果没走多远,过桥时马受惊,钟繇落水差点淹死。这下他叔父认为算命先生的话很神,很准,这个钟

繇将来就是大富大贵的命,值得好好培养,于是就常常给他资费,让他专心读。

其实钟繇除了书法家头衔外,他还是政治家。这次曹操任命他他当司隶校尉去关中维稳,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由于他曾经在李傕、郭汜的政府里干过,认识不少人,相当于也是地头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