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3章 努力

第13章 努力

董卓这个人的交际能力是很强的,在京师他碰到了伯乐——名将张奂,张奂是他的老乡,对他的才干十分欣赏,当即推荐他到自己军中担任司马(参谋),到边疆效力。

因为那时的凉州比较很不安宁,具体说就是羌乱。

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临了。

羌族部落在光武帝同志解放陇西时,一分为二。西羌留青海,东羌迁入关中,受护羌校尉领导。但由于东汉对这些少数民族兄弟不但没有什么优惠的民族政策,反而不断地压榨,导致羌族人不断地反叛。

而面对羌人的反抗,东汉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镇压。

以前的董卓只是参与剿匪捕盗一类的治安清剿行动,这次可是大规模的军事平叛行动,董卓,你行吗?

董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永康元年(167),几支羌人队伍大举入侵关中地区,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前往作战。二人不负众望,结果如下“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

董卓同志长期驻扎边疆,经历了大小一百余战,为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才朝廷当然得表示表示了。

作战胜利后,董卓升为郎中,还获得九千匹缣的奖品,可别小看这缣,它是双丝的细绢,在汉朝还可以当钱用的,实在很珍贵。董卓同志仍然很仗义,把朝廷的犒赏全部分给士兵,他的说法是,功劳虽然是记在我的名下,但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啊(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如此豪爽,自然为他赢得了极高的人气。

战事结束后,他先后任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这些职务虽然都是地方官,但都有实权,而且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在自己地盘里随便怎么闹腾都没人管你,活得像土皇帝一样,实在很潇洒。

其实董卓除了外表粗犷一点以外,他内心一点都不粗,可以说他是粗中有细很有心计的人。那些年,朝廷里党人和宦官忙于斗争,他这个党外人士既没有加入战火,也没有在一旁看风景,他也很忙,忙于埋头苦干,一心一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成为了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还是一名的悍将加福将,留给大家的印象极佳。同时政治上也是过硬的,所以皇帝决定把不听招呼的卢植调下去,派董卓上。

董卓对付张角,他们一个是实干家,会打仗,动手能力强,一个是理论家,会传教,理论基础扎实。

皇帝大人认为,实干家董卓胜算很大。

但灵帝忘了一点,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董卓虽然很会打仗,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运气太差,一到战场,还没怎么表现,就被张角打了个稀里哗啦,表现如此不给力,气得皇帝大人鼻子直冒烟

。灵帝是个性急的人,他眼里容得下沙子,却容不下失败。

董卓还没来得及改过自新,戴罪立功,皇帝的处罚通知很快就下发了:

免职,抵罪!

还是派皇甫嵩上吧。

184年8月初3,灵帝下诏让皇甫嵩负责剿灭张角。

10月,皇甫嵩终于等到了机会

其实董卓的话是不作数的。

要知道,董卓邙山接驾时接触刘辩,那时刘辩大

概被宫廷里的流血冲突惊吓过度,表现失常,而刘协却镇定自若。其实国家发生那么大的事情,一个14岁的未成年人被吓着也属正常,换我也害怕,这和胆量有关,但与智商无关。刘协没被吓着,只能说明他胆子大一点,表达能力强一点而已,仅此而已。至于汉灵帝说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够帝王资格,那是因为他讨厌何太后,不想让嫡长子刘辩继位才故意这么说的,什么叫帝王风度?你刘宏贪酒好色,就有帝王风度?

情人眼里出西施,仇人眼里出妖怪。

话语权一向是掌握在胜利者的手里,我说你傻你就傻,你聪明也是傻;我说你聪明你就聪明,你傻也是聪明。

现在看来,刘辩不傻,甚至也未必比弟弟弱,那么董卓为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废掉刘辩呢?

仔细分析一下,其实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年龄问题,刘辩毕竟比弟弟刘协大五岁,马上就是成年了,如果不把他拉下来,这大欺小的游戏就不好玩了;更关键的是朝廷里拥护刘辩的大臣是大多数,根基深厚,皇帝长大以后,要想控制他们这就是世界性难题了,闹不好,脑袋就得搬家;而刘协才9岁,拥有先天(年龄)优势不说,而且在朝廷没有任何根基,如果立刘协当皇帝,那就意味着自己掌权的阻力会小N倍,再不济自己在朝廷里至少可以多混几年啊。

我坚信,这就是野心家董卓废黜刘辩的真正原因和目的。

另外董卓想通过这件事,向大家证明,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全天下都是我董卓说了算!

顺我者

昌逆我者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