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楚辞:精装典藏本 > 哀 郢

哀 郢

题解:

《说文·邑部》里曾说“郢,故楚都,在南郡江陵北十里”,《水经注·沔水》里也曾说:“江陵西北有纪南城,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平王城之,班固言楚之郢都也。”

由此可见,“郢”是楚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湖北江陵纪南城。“哀”是哀悼、悲痛的意思。“哀郢”也就是对郢都的哀悼。

想知道屈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还需要看看作品的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的是楚顷襄王即位初,那场规模颇大的战役后的事。那时候,由于楚军大败,楚国政局陷入动荡,人人自危,民众逃的逃,死的死,局面相当混乱。而在此种情况下,倾襄王还让奸佞之人子兰任令尹,并排挤屈原,将他逐放出郢都,居住陵阳。

戴震在《屈原赋注·音义下》中说:“屈原东迁,疑即当顷襄元年,秦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十五城而去。时怀王辱于秦,兵败地丧,民散相失,故有‘皇天不纯命’之语。”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顷襄王横元年,秦要怀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应秦。秦昭王怒,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

虽然屈原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那时候的,但很多人并不认为屈原写的是当时的情况,而是认为这是他写的回忆文,这种说法的代表是林云铭、蒋骥和屈复。他们认为这篇文章是屈原被逐放九年后,回忆起那时的一些情景而写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篇中有句“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然而,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另一些人的怀疑,他们觉得如果真是秦军破郢九年后写的,应该心情开始平复了,怎么会写出“哀郢”的作品来呢?而且屈原对楚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秦军破郢这么大的打击都没击垮他,还能有什么事承受不了,最终要去沉江呢?

不过,怀疑归怀疑,却也没有任

何证据证明这就是屈原在秦军破郢后不久写的,所以大家更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

不管屈原此篇文章是不是九年后的回忆之作,本篇记叙他离开郢都后,东行去陵阳的这个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更不容怀疑的是他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和爱。

【原文】

皇天之不纯命兮①,何百姓之震愆②?民离散而相失兮③,方仲春而东迁④。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⑤。出国门而轸怀兮⑥,甲之鼂吾以行⑦。

【注释】

①皇天:古人眼里占有至高无上地位的主宰神。“皇”,美,大。

②百姓:指楚国的贵族、官僚集团。震愆(qiān):震动不安。

③民:大众百姓,民众。失:失散。

④方:正当。仲春:阴历二月。迁:迁移,在这里指逃难。

⑤遵:循、沿。江夏:长江、夏水。

⑥国门:郢都城门。轸怀:悲伤痛苦。

⑦甲之鼂:“鼂”,同“朝”。甲之鼂即甲日的早晨。

【译文】

皇天不施厚命啊,为何让宗亲贵族们在动乱中惊恐不安?民众流离家人失散啊,正当仲春二月却要向东逃难。离别家乡去远方啊,沿着长江、夏水流亡。出了郢都门我悲痛难舍啊,甲日的早晨我开始上路。

【原文】

发郢都而去闾兮①,荒忽其焉极②?楫齐扬以容与兮③,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④,涕**其若霰⑤。过夏首而西浮兮⑥,顾龙门而不见⑦。心婵媛而伤怀兮⑧,眇不知其所蹠⑨。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⑩。淩阳侯之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

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注释】

①闾:楚国三大贵族“昭”“屈”“景”居住的地方,也称三闾。

②荒忽:同“恍惚”。焉极:哪里是尽头。

③楫:船桨。容与:徘徊不前。

④长楸(qiū):高大的梓树。太息:长长的叹息。

⑤**:流泪不止的样子。霰:原指炮弹的一种,这里是指小雪珠。

⑥夏首:长江与夏水的汇合处。西浮:迅浮,快速向前的意思。

⑦顾:回头看。龙门:郢都的东城门。

⑧婵媛:眷恋,牵挂。

⑨眇:同“渺”,遥远。所蹠(zhí):驻足的地方。“蹠”,踩、踏。

⑩焉:于是。洋洋:漂泊不定的样子。为客:流落他乡。

淩:乘。阳侯:古代传说中掌管波浪的神,这里指掀起波浪。滥:水决堤后泛滥的样

子。

忽:快速地。焉薄:停在什么地方。“薄”,停留。

(ɡuà)结:缠绕,这里指内心情感郁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