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宋行医人 > 第105章 秦小乙的魔改剧本

第105章 秦小乙的魔改剧本

马太公翻看几页后,啧啧称奇。

“小乙,你这是杂剧剧本?嚯!还挺长!四十八出?”

秦琪得意洋洋:“老太公,这本子可入得了您老法眼?孩儿加了不少杂曲唱段进去。”

杂曲起源于汉魏乐府,兴盛于没文化的蒙元,因此被后世称为元曲。

出名的曲牌有《天净沙》、《叨叨令》、《贺圣朝》、《山坡羊》等等上千种…

元曲响亮但不够文雅,宋词则文雅但不够响亮,所以,前者更易于被百姓们所接受。

我这说法太过泛泛,马致远、白朴等几位大咖的作品还是极雅的,但总体而论,元曲的确不如宋词文雅。

九儒十丐的蒙元,与处于神州文化巅峰的大宋相比,差得太远了。

马太公扬起手:“莫急,老夫先看看。”

老头儿很快便入了戏。

他时而哼唱,时而怒骂,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扼腕叹息。

最后,他老泪纵横,却哈哈大笑着合上剧本。

“三郎,过来!把这剧本印出三百本!”

秦琪被他吓了一跳:“老太公,且慢。这本子如何?”

马太公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小乙,你这杂剧一演,任昭天势必要臭名远扬!你说呢?”

秦琪被他看得有些脸红:“老太公,都怪二叔那张破嘴!”

他将任二郎前后两次坑他的始末讲了一遍。

马太公哑然失笑:“小乙,你太想当然了!似你这般俊彦,想低调,是不可能的!

别的不说,单说你专治无子这一点,如今恐怕连汴京人都无人不知了吧?

小乙,你要不要改改名字?任二郎好歹也是你救命恩人。”

秦琪写的这个剧本,原名为《荆钗记》。

具体剧情我稍后再提,总之,他将反派之一的孙汝权,改名为了任昭天。怎么说呢?这角色极招人恨!

若此剧上演,任二郎…这辈子甭想再抬起头了,这叫全国性社死。

《荆钗记》是与《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齐名的五大传奇之一。

《荆钗记》唯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不够雅。

因此,元曲搬运工秦小乙大展拳脚,将各种散曲一股脑儿搬了进去。

经他搬运及魔改后,剧情变为:

书生王十朋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

国子监监生钱流行见王十朋聪明好学,为人正派,便将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玉莲许配给王十朋。

十朋母亲因家贫,便以荆钗为聘礼。而玉莲继母嫌贫爱富,欲将玉莲嫁给当地富豪孙汝权。

玉莲不从,只愿听从父亲安排,嫁给王十朋。

夫妇婚后半载,省试期来临,王十朋便告别母亲与妻子。

临行前,玉莲将荆钗折为两段,夫妇二人各自以钗为簪,插于发髻之上。

殿试后,十朋得中状元,授江西饶州通判。

丞相万谓演见十朋才貌双全,便欲招他为婿,甚至不惜榜下捉婿。

十朋看着手里的半支荆钗,睹物思人,抵死不从。

万谓演恼羞成怒,责令审官院,将十朋改调广东潮州任通判,并不准他回家省亲。

十朋离京赴任前,托人带回一封家书。

不料信被随十朋至京的孙汝权骗走,加以篡改,称十朋已被万丞相招为女婿,让玉莲另嫁他人。

孙汝权回到温州后,即找玉莲继母,再逼玉莲嫁给他。

玉莲誓死不从,投江殉节,王母死死拉住了她。

婆媳二人相抱痛哭之时,幸遇新任福建路安抚使钱载和。

他将玉莲收为义女,见王母孤苦无依,便也带王母至任所。

为避免孙汝权纠缠不休,机智的他对外诈称玉莲已溺亡。

钱载和来到福州任上后,即差人去饶州寻找王十朋。

他所差之人打听到新任饶州知州也姓王,到任不久便病故,回来告知玉莲。

玉莲误以为丈夫已死,悲痛欲绝。

十朋在赴任前,欲接母亲与妻子来京城,听说玉莲投江而亡,老母被路人所救不知所踪,十分悲恸。

夫妇二人虽远隔千里,却不约而同地看着各自的半段荆钗,每日以泪洗面。

二人面临不同的诱惑,却始终坚守本心,没有续弦及改嫁。

期间,王母与玉莲多次上演苦情戏。王母甚至苦苦哀求玉莲改嫁,莫要误了青春。

这几出文戏,秦琪加入大量元曲,渲染气氛之余,更加突出王母的善良与玉莲的坚贞不渝。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提升了《荆钗记》的逼格。

有这些他搬运来的元曲,谁还敢说《荆钗记》响亮但不够文雅?

五年后,王十朋调知吉州,而钱载和也由福建路安抚使,改派广南东路安抚使。

赴任途中,他路过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