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夏商之际革个命 > 第077章 女冥行

第077章 女冥行

“君上,臣下认为这女人一定是个妖精,她速度太快,简直动如疾风闪电,我都没看清怎么回事就挨上了。”仲伯说:“我们快走吧,万一她反过省儿来再回来,我们多少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啊,好,走,快走!”

君臣三人急急忙忙,就象漏网之鱼一样仓皇跑下了山,到了山半腰,义伯带着士兵接住:“君上,怎么了?卫士们呢?仲伯,你怎么受伤了?”

“咳咳,唉,一言难尽……”仲伯捂着胸口一脸的痛苦,满手是血。

“这到底怎么回事?”义伯更惊讶了。

仲虺顾不得解释,急急忙忙地说:“走,快走,快点回营再说,这里太危险了!”

回到大营,商汤就召集众将士开会,仲虺把绘制的温邑城内的地图给众人看,然后命令随军的工匠,赶造大弓,让有虔挑选身强力壮的士兵,准备焚烧温邑城内的粮仓。

可不知道怎么的,商汤眼前一直有那红衣女刺客的影子晃动,挥之不去,那靓丽的面容和凶悍的身手,竟让商汤迷恋不已。

他让仲虺想办法打听那女子是什么人,听那女子说是温国人,那么十有八九就是有苏氏的人,而且是贵族,否则她戴不起金环,也穿不了那么华丽的衣服。

结果,仲虺没费多大事就打听明白了,回来禀报商汤,那个女刺客可是温国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温伯卞的哥哥伯段的女儿女肖(或写作“女娋shào”),还有个挺恐怖的绰号,叫“女冥行”。

伯段本来是温国的世子,许多年前,温国西边是一个氏族部落因为地盘的问题和温国发生了纠纷,打起来,伯段带兵去征伐,十一国请服,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在伯段的战车上做了手脚,弄坏了车轴,伯段从战车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回来不久就不治身亡,所以老二仲卞才继承了温国的国君之位。

伯段留下唯一的后人就是女儿女肖,女肖七岁的时候,母亲又染病去世了,她成了孤儿。

就在这一年,在嵩山女学的大师(校长)李昭灵夫人云游到温国,乞食于温伯卞,温伯卞早就听说昭灵夫人的大名,而且还沾点亲戚,伯卞的母亲析嬴是奄方之女,和李昭灵是同宗,故隆重予以接待。

所谓同宗,是因为李氏也是出自皋陶、伯益之后的嬴姓。

皋陶曾经为帝舜的大理,其后人有一支就为“有理氏”,因为“理”、“李”音同通假,所以也作“有李氏”,简称“李氏”。

有李氏的高祖是伯利,也叫李利,奄方人,为有虞氏的虎贲,是武将。

到了夏后孔甲的时候,李利有个后人叫庆宾,后世书里称“李庆宾”,在嵩山修道,白日飞升,被云龙下来迎走了,后来被道教尊奉为“北元中玄道君”(《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明确地说李庆宾是皋陶之后)。

李氏这一支从帝舜的时候就当武士,所以有祖传的武艺。到了李庆宾这代,他们的武艺中有一种秘技,叫“猿戏技”,包括徒手搏击和击剑术,据说是他们祖上的某位高人,观察山间猿猴戏耍搏斗而悟出来的一种搏斗技术,不知道和后世的“猴拳”有没有关系。

李庆宾的时候,他建立了嵩高庠序,一边修道,一边教授弟子。

根据古书的记载,三代以前的有虞氏之时就开始设立学校,教授贵族子弟,名称说法各异,比如《孟子·滕文公上》里夏代称为“校”,殷(商)代称为“序”,周代称为“庠”,可《礼记·王制》里又说“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说明有虞氏的时候就有“庠”。《礼记外传》里则说有虞氏时期称为“庠”,又称“米廪”;夏代称为“序”,殷(商)代称为“瞽宗”,周代称为“辟雍”(诸侯的称为“泮宫”),没个固定的说法。

本来,古代的这种庠序学校是用来养老的地方,是官办敬老院,但是里面的退休者大部分是年高德昭的贵族或博学的官员,他们在养老的同时,还有一项任务是教授年轻的贵族子弟,后来就逐渐成了学校。

当时的学校,主要不是学文,而是教习武艺、培养武士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武术学校”,因为三代之时人们尚武,这是主业,学文是副业。

老师分三类:师、傅、保,都有大、少(小)之分。其中的“师”就是军队中的统帅,最高的称为“大师”,即太师,一般是学校的头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把教书育人的人称为“师”的原因。

当时的学校,都是官办,除了天子办,诸侯也办,还有一些小的方国或氏族,缺少师资力量,怎么办?就大家一起出资,请一位或两位能人来公私合营办学,以争取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李庆宾就是被嵩山附近的一些小国、氏族(包括一些野蛮人部族)推崇、协助,开办了崧高庠序,推为“大师”,即校长。开始主要教习这些附近国族的子弟,后来名气越来越大,整个天下万国都知道了,纷纷来资助,同时把自己的子女亲属送来学习,崧高庠序一时鼎盛。

当时中原及周边万国林立,争斗不断,大家都需要最好的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