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1980,从写歌开始 > 第166章 东北要来人

第166章 东北要来人

天气渐渐地热起来了,胡同里的树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

这一天,文飞阳早早地就离开了《词刊》编辑部,他先到不远处的《当代》杂志,去与孟伟宰见了个面。

自从文飞阳上一次答应了孟伟宰的约稿要求,他就一直考虑写个什么类型的小说比较合适。

就在文飞阳没有头绪的时候,负责筹备深圳影业公司的总经理袁小坪来京办事,他主动邀请文飞阳一起吃了顿饭。

“飞阳,咱们上一次在广州说的事情,你后来怎么给我打电话说不行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文飞阳当然知道这是指,路遥、凌达两口子调动工作的事情。

“袁总,我在电话里不好意思细说,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这样的,我的朋友觉得自己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他怕深圳的天气太热受不了”

“要是这样的话,那就什么也不说了,我可没有本事改变当地的气候,不过,飞阳,我可是初来乍到,深圳影业公司又是新生的,你可不能够袖手旁观啊!”

袁小坪这是话里有话,文飞阳咱们可能听不出来。

“袁总,你的人情我铭记在心,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就直言吧?”

“飞阳,我知道你不仅仅能够写歌,在影视编剧行业也是出类拔萃的,你就给我们写个剧本怎么样?”

“袁总,这件事没问题,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

“飞阳,最迟不能超过今年7月?”

“好,袁总,我记住了!”

袁小坪走了以后,文飞阳苦思冥想,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思路,突然间想到了眼下轰轰烈烈的净街行动。

“对了,我怎么把这部电影给忘记了!”

文飞阳拍了一下自己脑袋,他猛然间想起了,在原来的历史上,深圳影业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少年犯》。

这部电影是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张连,还有他的妻子王静竹两个人,应深圳影业公司的要求而特意拍摄的。

为了这部电影,张连、王静竹二人在1984年下半年,走进全国各大“少管所”收集素材,最终编写出来这个剧本。

可以说,电影《少年犯》诞生之初,就是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以小说的样子来到大家面前。

文飞阳决定就拿这部电影下手。

他敢这样做,是因为在与袁小坪吃饭聊天的过程中得知,目前,张连、王静竹两口子,还没有与深圳影业公司发生任何交集。

孟伟宰见到文飞阳非常高兴,他热情地招呼文飞阳坐下喝茶。

“孟老师,茶我就不喝了,稿子我给你留下,你看看合适不合适,我还有点急事,就不打扰你了。”

文飞阳急急忙忙地离开《当代》杂志,骑上自行车赶到了前门西兴隆街的二进四合院,他来这里是要照看那些君子兰花。

自从1981年,文飞阳种下这些君子兰以后,可以说,这几年他在这些花上费了不少心血。

冬天保温、夏天遮阴,就这样,还是陆陆续续地死了许多。

刚刚栽种的时候,文飞阳大概数了数,差不多有近1000株,现在,满院子里也就是不到800株了。

如果历史不发生改变的话,文飞阳知道这些花目前应该是值钱了。

君子兰在八十年代,曾经在全国放出了一个超级大新闻,得到了绿色金条的美誉,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人全部都为它而疯狂了。

这件事的发生地就在长春,君子兰价格一路走高,市场供不应求,一盆好兰,价格往往是普通人月收入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1978年前后,长春就开始出现了买卖君子兰的市场。

1981年,面对逐步攀升的价格,当地出台了君子兰“限价令”,规定一盆君子兰售价不得超过200元。

可是,这个规定被一件事给打破了。

1982年春,长春举行了一场,抢救国宝大熊猫君子兰义展捐款活动。

君子兰的命运由此发生了转机,义展门票收入达到了多元,原定5角钱一张的门票,涨到1块钱以后还是人潮汹涌。

看到人们对君子兰有这样高的热情,随后,当地提出了发展“窗台经济”号召,让家家户户都要养3盆至5盆君子兰。

至此,限价令也就不了了之。

文飞阳所不知道是,此时此刻,在长春的朝阳公园、老圈楼、光复路、永春路、红旗街、万宝街、清华路等地段,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君子兰市场。

在这些市场里,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可以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拿着钞票采购君子兰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文飞阳在这里,肯定会会被眼前的情形给吓到。

无论是谁,端一盆君子兰,不用走完整条街,买家给出的价格就能涨三次。

可是,文飞阳恰恰不在这里,不过,虽然他不在市场上,却有一个他认识的人在这里,这个人就是任燕,她是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