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厦漂17年那渐行渐远的人和事 > 第27章 家徒四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第27章 家徒四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人们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我不以为然、不敢苟同,因为我们家不知道穷了多少代,七代以上随便都有的。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我爷爷的奶奶高寿,我爷爷高寿,我们本地话说“交代”:一代教着一代;“交待”:一代人对一代人有所交待;我们祖上的清贫,虽没有文字记录下来,但是念念不息必有回响,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我还是了解到了,多少代了,我们还是循着先祖们的足迹,继续努力在贫瘠的土地上。

在我创业成功之前,我的父亲母亲,我的两个妹妹,为了我能继续学业,都接力着、各自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我大妹妹陈逸津,生于1986年,比我小两岁。

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在三叔家帮衬着,加上原本就孙辈众多,他们也顾不上我们.

1984年分家以后,我们和大伯家,房子盖到离村中央500米开外的山坡上,一处全村最高的不毛之地,房子后面就是大大小小、新旧不一的坟墓了。

分家后,两个堂哥、我跟我两妹妹,都是自己玩。

我们生长的过程中,爷爷奶奶是缺席的。

逸津三岁那年,贪玩,泡在水坑里一整天,等到日落西头的时候,母亲从田里归来,逸津已经全身滚烫、高烧不退。

一直都是用毛巾敷着,折腾一夜,也不见高烧褪去。

第二天一早,母亲和奶奶抱着逸津,去了隔壁村的赤脚医生,打了点滴、开了药,就把逸津抱回家了,他们继续出去干农活,留我在家看着妹妹。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逸津病恹恹地趴在门前的矮凳上,看着我和两个堂哥玩过家家,满脸通红、眼里淌着泪珠儿、鼻涕挂到嘴唇边也没擦。

我玩一会,就会去看一下逸津,用手抚摸她的额头,但是一天过去了,她还是那样。

1988年前后,我们老家分配田地,我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田地,妈妈开心的都忘记了疲倦,没日没夜地待在田间地头。拔草、松土、挑粪,似乎有忙不完的事,每天一大早出门,出门的时候带着军绿色铁葫芦,里面装满了水或者米糠,再带点早上和着猪食煮的地瓜,中午饭就在田边草草应付着。

那一天,我盼呀盼,把脖子都扭酸了,才盼到落日余晖中缓缓走来的母亲。

母亲试了试逸津的额头,还是烫火得要命,她顾不上喝一口水,背上逸津,叫我在家里看门,去了隔壁村的赤脚大夫家。

那一夜,母亲和妹妹没回家,我饿着肚子,在家里胆战心惊地一个人过了一夜,和着黏答答的衣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

第二天,母亲回来,她是回来收拾逸津的衣服,说赤脚医生那缺药,她要带逸津去镇上就医,叫我自己去爷爷奶奶家。

逸津被送到镇上卫生院,几天后回家,发烧是退了,但是从此就落下了病根,经常“呼呼呼呼……”地喘着,从三四岁到二十岁,哮喘折磨了她十几年。

逸津得了哮喘,又营养不良,眼圈深陷、头发红黄红黄的。

984年分家,我家跟大伯家都分到了不少的债务,九十年代三叔四叔陆陆续续结婚,我父亲作为老二,都分担了一半的费用。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所以每年父亲都是去外地打工,从年头走到年尾,一年回来一次,带一点工资回来,各种债务都找上门,一还完债务,所剩无几,似乎一年又白忙活了。

我们平时基本不吃荤,不是我们不爱吃,而是吃不上。一年到头,只有鬼节和过年才卖点肉,平日里,每个月初二十六的拜拜,都只是随便拿一点花生、大米或者大麦之类的,草草应付着。穷人家就是这样,就算是给祖先上供,也是清淡。

有一年春节,姥爷生病了,初二那一天,母亲火急火燎,带着小妹陈逸佳回了娘家,叫我和逸津留守。

我们小时候家里买不起冰箱,家里的第一台冰箱,是我参加工作后买的,那是2007年年初。小时候穷,村里家家户户都没有冰箱,不过那时候的冬天超级冷,每次帮爷爷出去收晒在山坡上的地瓜片,几个小时下来,小手都被冻的鲜血直流。

没有冰箱,肉就直接挂在屋顶下的大小挂钩上。

老家初四是“过大岁”,所以母亲初二一大早,就买了一小刀五花肉,过了一遍热水,就挂在挂钩上。然后去了娘家。

忘记了到底是我先发现的,还是逸津先发现的,我们发现了这刀肉,馋得挪不开腿,在肉前面徘徊了好久。

哥,妈不在家,要不我们偷偷割点下来吃?逸津的声音小声地跟蚊子一样,但我全听见了。

我想了想,心想割一点点下来,母亲应该不会发现吧。就同意了。我们从我的书包里拿出了削铅笔的小刀子,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