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厦漂17年那渐行渐远的人和事 > 第16章 初识大神,浑然天成的带头大哥

第16章 初识大神,浑然天成的带头大哥

我如愿进了那家玉石公司,李倩倩也进了一家美国人开设在中国的石材公司。她一开始是文员,后面也做业务,再后面,就和56岁的老美滚床单了。和廖添生的这段短暂的爱情,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

时间进入2007年,阿龙哥的电话卡销售被禁止了,财源断了,他又开始有时间和我胡吃海喝了。

我们最早是在围里,在出租屋的楼下,随便点点菜,吃饭喝酒。后面我们嫌弃外面的卫生太差劲,就常常自己买菜做饭,菜市场跟我们不远,两百米的距离,我们不用买冰箱,需要什么直接当天买。

阿龙哥好点,有了一定的积蓄。我前后做了四份工作,每次都很短暂,没存下钱:做电话营销没拿到工资,去某和石材进出口公司上班,也没有拿到工资;去铁楼梯公司,买小灵通买衣服,基本所剩无几;去印度,也被老板克扣了七八千的工资。所以我经常是入不敷出。买菜的时候,肉买不起,菜又不爱吃,买得最多的,都是草鱼,因为它足够廉价。

临近2007年春节的时候,我回了老家,心情阴沉沉的。

在厦门混了一年多,编织袋越买越大,荷包却越来越干瘪,大妹妹于2006年出嫁了,忙于生活忙于生孩子,刚荣升舅舅的我,一事无成,看着原本五口之家的全家福,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正月初五那天,我吃过面条。接到了某发玉石公司郑姐打来的电话,就是面试我的那位大姐,她告诉我他们权衡再三,还是觉得我比较适合他们公司,问我什么时候下来厦门。我说初九就下去,她说那跟他们上班的时间差不多,叫我一到厦门就去找她。

这算是件开心的事情了,值得庆贺。

本来正月初五就是我的生日,在我们老家,要过两次年,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称之为“过小岁”:明朝的时候,大年三十的时候,先人们被倭寇屠杀,大伙儿躲进深山老林避难,后面是戚继光率领大军赶到,驱逐倭寇、解放平海卫。一部分先人就这样躲过一劫,正月初四,才回去补过大年,所以称初四为“过大岁”,寓意着重生,规格比大年三十更大,也更隆重。

初五的早上,我们都有吃面条的习惯,寄托着劫后余生的人们的美好心愿:生命像面条一样绵长,长命百岁。

我出生于正月初五的凌晨5:55,所以每年过生日,不用刻意,只要是在老家,铁定能吃上长寿面。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中,算过三次命,每一次算命,算命大师都会说同样的话:你的命有点可惜,有官印没官命,有官命没官印,唉!

每次都是算命先生长长的一声叹息。这三次算命,前两次还小,我记不得了,第三次算命,我都二十七八了,父母告诉我三次算命,算的说辞一模一样,连叹息都相似。

那会不会是同一个人?我很疑惑。

绝对不是!父母都很肯定,第三次算命的时候,老妈跟前两次一样,都好奇问算命先生那到底是什么意思,算命先生只是摇头,一语不发。加钱了也不说,大概是天机不可泄露吧。

2007年2月27日,我正式到某发玉石公司上班。

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海外部,在阿里山大厦9楼。

办公室七八十平方米的样子,就郑姐和我两个人。

郑姐之前在厂里做工人,后面做财务出纳员,后面被老板安排到厦门海外部来。她不懂业务,除了业务之外的一揽子事,都是她在应付着,所以也挺忙,所以也不是天天都来上班。

我名片上印着某发玉石公司业务经理,其实就我一个业务员,光杆司令。

肆意飞扬的青春年华,每一次经历,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冥冥之中都是缘分、都是财富。

阿龙哥跟我最大的不同是:阿龙哥从不轻易出手,他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测算好每一步再走。而我是个愣头青,从不刻意去规划什么,而只是像个楚河汉界中的小卒子一样,虽然行动迟缓,但从不曾后退半步。

多年以后,我的成绩全方面超越阿龙哥时,阿龙哥感叹一切都是必然。

前四次的职场,其实都乏善可陈,杂乱无章的感觉,但每一次我都有收获。得到这个职位后,我晓得一件事:我们不是为任何人而打工,我们是为自己沉淀,当我们底盘稳当之后,我们自然飚得起速度。

某发玉石有限公司,是华安县的一家小公司,老板李先生原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种田实在太辛苦,年景好的时候只能勉强糊口,年景不好的时候食不果腹也是常事。

后面跟李老板熟络之后,听他讲:1995年前后,实在不堪忍受种田的辛劳和薄收,他带着其他几位兄弟来厦门。刚来厦门的时候,身无分文,他们甚至去乞讨,好心的人请他们吃面条,一碗面条,兄弟们你一口我一口,风卷残云,一会就吃个精光。那位路人实在不忍心,继续掏钱请他们吃,他们一人吃了好几碗,几个人,差不多吃了十碗面。

没得吃没得住,他们经常穿涵洞,住在大桥下,还在9.8标志的大钥匙广告牌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