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厦漂17年那渐行渐远的人和事 > 第4章 异域风情,颠覆认知

第4章 异域风情,颠覆认知

说是给人当英语翻译,其实就是个杂工:买菜、做饭、做文档备案;在矿山,既是翻译员,又是点料员,异常辛苦。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印度4月5月6月这三个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室外温度基本是40°以上。

印度那么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理位置、风带气候、生活条件设施。1、印度北部有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4000米,北方南下冷空气一般厚度为3000米,青藏高原像一堵墙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另外印度相较中国也更靠近赤道,所以印度酷热难耐。2、印度位于南亚季风区,其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明显分旱、雨两季。盛行热带气旋。3、印度普遍地区比较贫苦和落后,很多地方安装不起空调,做不了遮阳设施,所以从人类生活的角度来说也很热。

我从印度回国后,女朋友开玩笑说:演包公都不用化妆了,整个一黑炭神。

天气酷热,除非下雨天,晴天都是超高温。

不下雨的时候,天天都要出去,矿山都没有什么遮阳的所在,矿山入口处往往搭着简易的两三间平房,平房前有个露天的帐篷。

这倒不是因为矿主穷。

矿主普遍都是穿金戴银、富得流油,但他们似乎只是把矿山当成聚宝盆,委托下人在打理,他们很少到矿山,一个月我们也难得见上几次。

一到矿山,除非在等待矿山分配荒料,才有坐下来的功夫。忙起来的时候,我们几乎全部暴露在炙热的太阳底下。太渴了,只能通过拼命喝水来解暑,印度有一种五斤装的矿泉水,我们每个人每天至少喝两瓶。

奇怪的是,我们喝下去了十斤多的水,但我们基本不上厕所,水分自行挥发掉了。

印度用电紧张,经常不分早晚的停电,空调是奢侈品。没去矿山的大多数时间,我们都被迫窝在出租屋里。

当地所谓的空调也分两种,一种是空调一种是冷气机,冷气机就是把冰块放到机器里,送出凉风,大概是比较省电,很多矿山和露天餐馆会使用。

在等待荒料分配的大多数时间里,在矿山简陋的平方外、帐篷下,尽管有冷气机对着吹,却只是把热空气循环,身上是灼人的热浪,汗水全部被蒸发,完全感受不到一丝凉意,越吹人越烦躁。

至于吃的,没有鸭肉、猪肉,只有鸡肉和羊肉,配以咖喱饭,都是高热量的食物,凭良心说其实不难吃。只是我肠胃不好、吃不惯,一吃咖喱饭,就要拉肚子。

空闲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做饭。

但出去点料,三餐就难以为继,我们租住的地方和矿山都很远,单程过去,基本要3-6个小时,搭乘TATA汽车,颠簸在印度的山村田野。

TATA这种在印度神一样存在的汽车牌子,跟他们的牛图腾一般,满大街横冲直撞,辨识度太高了。

我们的车上循环播放着印度神曲,带着自有的独特气质,迎着令人无处闪躲的滚滚热浪,卷起尘土,呼啸向前,惊着天,震着地,那气势势不可挡!

印度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们去往矿山的路,超级平坦,极目远眺:庄稼、平房、高密度的植被……

沿途的美景、风土人情尽收眼底。一望无际,似乎看不到边。

这是因为除了极少数的大都市,印度的山野乡村,房子都很低矮,三层以上的都很少见。

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一切,沿途的人们,也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我们互为对方眼中的一道风景。

印度底层的老百姓很穷,很多人连茅草屋都没有,只有油毡,低低矮矮的油毡,随便支上几根木头,盖上油毡,就是一家人的居所。

我们常常在路边看到这种景象:一小个油毡边,两颗树木间系个绳子,做成简单的秋千;秋千边,围着一对夫妻、一大堆孩子,旁若无人、快乐地荡着秋千。

这大概就是印度散落在各地的平民窟吧,炎热的天气里,女士还好,身着莎莉;男的呢,不管时大人还是小孩,基本衣不蔽体,在露天环境里安之若素、泰然自若。

我的同事黄志信每次看到这番景象,就会用闽南话破口大骂“塞伊老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