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二十五章 奇袭复延城

第二十五章 奇袭复延城

韩诺再次出兵的理由,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寒云国的居民增长了一倍,达到了二十三万人。

这些人口并不是靠短短三年就能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各郡逃难过来的。

当然还有不少是从鸠国迁来的,韩诺的政策开放不排外,给了许多鸠国人好感。

加上鸠国人仰慕强者,所以自愿前来投在白马将军旗下的鸠国人也数不胜数。

毕竟在鸠国你可能只能做一个牧马人,但到了寒云国却能成为一个赵子龙般的将军。

这也算是文化输出带来的好处了。

另一方面是大青山屯垦区的大丰收,使得寒云国粮草充足,有了远征的资本。

种植谷物等作物,亩产几百斤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土豆却能动不动就亩产一千多斤,这在没有化肥和杂交水稻的世界里,简直就是奇迹了。

用寒云国人的话来说,自己的命都是土豆给的。

这两个方面,是寒云国内部的条件。

而第三个方面,则是寒云国外部的方面。

韩诺虽然从来没有对阳城以南用过兵,却一直在想方设法破坏各城的经济。

毕竟各城的粮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粮食可以交换到一切东西,包括各种工匠。

于是韩诺便拿粮食换来了许多工匠,以至于各城都逐渐失去了除农业以外的行业。

而农业这种东西,最需要看天。

这一年,陶国迎来了罕见的干旱。

除了韩诺占据的大青山一代,其它各城都陷入了饥荒。

于是寒云国的五千马军和一万步军出征了。

这五千马军,分为三部分。

以文铁枪率领的六百骑为前锋,其中包括徐睿率领的一百步枪营。

以白马将军张守诚为主将的两千骑,作为主力居中。

以特别擅长后勤补给的陈昭带队的补给队伍两千骑,主要在后方负责运输。

还有精通斥候之道的卓克,率领四百骑斥候营,分散在大部队的周围。

至于那一万步军,则由职业竞技选手江秋寒带队,主要负责辎重的押运。

韩诺完全相信了张守诚说的,准备用两千铁骑横扫陶国。

其实这话并未言过其实,甚至还有些保守。

毕竟陶国诸城兵力如今并不强大,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又能以一当十。

别的不说,各城能拿出两百匹马的都已经很少见了。

像韩诺这么财大气粗的,实在少见。

所以大军在行进了六百里后,便兵不血刃地连下三城。

这是距离阳城最近的三座城池,他们早已探明了阳城的虚实。

若是在寻常时间,他们或可一战,但如今秋收时节未到,谷麦未收。

又遇到城中已经开始闹饥荒,便在收到通碟后毫不犹豫地投降了。

投降的好处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有饭吃。

不过韩诺兵锋所指之处,并不是他们,而是一座叫复延城的地方。

此城地处中原的交通要道,又临近一条叫青延江的河流。

韩诺之所以想拿下此处,是因为青延江正是阳城东边那条河流的下游。

若是拿下此处,将粮食走水道运送至复延城,则可向东南西北四方出击。

更何况那青延江往东南百里,便汇入了烟波渠。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复延城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那据守复延城的,是渠北派的一名领袖人物。

其人姓史名洪逊,人长得其貌不扬。

从探子带回的画像看来,是个五短身材,有些微胖的家伙。

其人眉毛粗短,嘴唇肥厚,眼神里透着一股狡黠。

但与其外表大相径庭的是,史洪逊谈吐雅致,有文人风采,却是一个儒将。

于是渠北派众人,都尊称此人为史鸿儒。

所以韩诺命大军抵达复延城前,派人给史鸿儒送去一封劝降信。

虽然这劝降信言辞恳切,但依然被拒绝了,毕竟越是儒家之人越讲究忠臣不事二主。

于是当文铁枪率领的先锋营抵达城下时,立刻遭到了猛烈的攻击。

不过因为文铁枪未进入弓箭的射程范围内,倒是完好无损。

他率人在城下叫战三日,结果那史鸿儒却只顾婴城自守,完全不予理会。

又过了一日,张守诚才带着两千铁骑兵临城下。

张守诚一到城下,便开始安营扎寨,搞出一副准备打持久战的样子。

史鸿儒从城上望了一望,捋着胡子笑了笑便回府了。

骑兵在平原上作战确实无敌,但在攻城时却毫无用处。

而复延城引青延江之水为护城河,每道城门都有一座吊桥,早在文铁枪他们到来之前便收了起来。

至于城中则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