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贞观云记 > 第6章 昭公主

第6章 昭公主

第六章

李渊似乎不太愿意在这件事情上解释什么,叮嘱了一句,“商队的事情,不可泄露给你二哥和三姐知道——”刚说了一半,抬手敲敲自己的脑袋,他又忘了这个小儿子是个哑子了。

哑子如何泄露,难不成还写给别人看吗?

李渊打量着这个小儿子,不知为何,每每看到那双深邃的眼睛,就有种惊惧的感觉,仿佛心事都无法逃脱这双眼睛的洞察。

这样的眼睛会生在一个哑巴的身上吗?他不禁怀疑,哑巴他见过,大多数哑巴因为无法和人交流,脾气都会急躁,古怪。

可这个孩子的眼神太安静了,似乎已经阅历过人世间所有的沧桑变化,一如千年的古井,再难生出波澜。

如此洞若观火的眼神,他只在那些得道的高僧身上见过,何曾想到会出现在一个不到七岁的孩童身上——难怪老冯给自己写信说看不透这个孩子。

李渊直接改变话题,问道:“稚儿,你既有天纵之资,就不能白白浪费了,国子监你的身份是进不去的,所以我准备给你找一位大儒拜师,你可愿意?”

李智云提笔写下:谢夫子。

李渊爱怜的抚摸他的头,说道:“你这孩子念旧,为父很欣慰,但谢夫子才学有限,教你认字可以,却不能为你的前途开路。”

原来是这种老师——李智云脑海飞快的转动,回忆着这个年代的有所成就的大儒,天文家刘焯?或经学家刘炫?

历史上记载,这两货一个比一个狂妄,估计李渊这个过气的唐国公,不一定好使。

刘焯的《皇极历》在这个时代很牛,但自己有更先进的阴阳农时历法。至于他精通周髀算经,九章算术,这些对自己来说太简单了,如果单说算学,在这个世界上自己称第一,应该问题不大。

刘焯的经学就算了,被后世所抛弃的学问,学来干嘛。来到唐朝的好处,就是不用皓首穷经,这是一个武人的时代,如果到宋朝就惨了,不唱名东华门的话,皇亲国戚也混不出来。

颜师古、孔颖达应该还在求学吧?不对,他俩也是玩经学的,貌似还是二刘的徒弟。

隋末唐初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学问人,嗯,不对,还是有一个,王勃他爷爷,文中子王通。

据传说大唐初期的宰相们,有一半是他的学生。

于是,他在纸上写下了王通的名字。

李渊想了片刻,才对上号,

“河东王通啊!薛道蘅的同乡——薛道衡死后,他就隐退了。”他思索着说道:“稚儿倒是给为父出了个难题,皇帝几次让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了,一心著书立说,要当圣人——”

李渊嗤声道:“好像还不到三十岁吧,依为父看,这人不是个轻薄狂士,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迟疑了一下,又道:“稚儿,文人多轻狂,互相吹捧,你若是喜欢狂士,洛阳的徐旷和郑石如,名气声望都比他强。”

李智云直接摇头,听都没听过,心中暗道:就是王通,我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只因为了解他孙子写得《滕王阁序》,才知道有这号人物。

他不认为弄明白那些子曰诗云,会对自己已经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何用处,但他一点也不介意提前和房、杜、魏征,李靖……这些贞观名臣提前认识一下。

“好吧!既然你坚持,那就想想办法,和大兄说一声,窦家屡次出钱支持他讲学,和他关系非浅。”李渊宠溺的说道。

老师什么的,其实李智云根本无所谓的,这个年代的老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不是非要聆听教喻的,才叫老师,不然韩愈也就不用做《师说》了。

这年代的文人需要的是师出有名——说起来,你是某某大儒的门下,就会受到世人的尊敬,受朝廷的重视……

其实,连大儒的面都未必见过,只不过是花钱买个名份罢了。

像王通那样的草根学者,能收唐国公的孩子当弟子,对他的名声有莫大的影响,所以应该会欣然同意。

再说,杨广就要去涿郡了,李渊一家子也会跟去……

站在上一世的角度,李智云感觉历史就像大海,大多的时候它会风平浪静,海波不兴——像自己这七年,虽偶有浪花翻起,但终归还算是平静的。

但有的时候,却也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且如波澜不断般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滔天巨浪掀起,将所有的一切都全部摧毁,推倒重建……

在他看来,杨广到涿郡就是那块不起眼的小石子——举国进攻高句丽的大业就要开始了,死了百万人之后,就是长达十年,流行半个北方的大疫病,在这场瘟疫里,窦氏会病死,三哥李玄霸也会病死,当然还有更多的人……

再然后是二征高句丽,杨玄感造反,

雁门关被围,

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隋朝覆灭,

军阀割据,

突厥入侵

……

读书?他怎么还会有时间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