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一念永恒 >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四世,白衣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四世,白衣

这时候,还没等方丈开口,一旁的小和尚便问道:“修缘师兄,你的佛法已经精深到了什么程度了?”李心远摇了摇头,没说话,看似什么都没说,其实明眼人早都已经看出来了,李心远现在佛法精深程度已经到了不可言传的地步。

只见住持老和尚感叹了一句道:“十年之内,必有一尊活佛现世啊!”随即李心远看着住持老和尚,开口道:“方丈,弟子修缘有一事不明。”住持老和尚一摊手,示意李心远说,李心远开口道:“这佛法精深可否有具体程度?”住持老和尚点了点头,开口道:“当然有!佛家功以修禅为本,不过,由于佛教的流派教多,所以功法也有很多区别。修禅一般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两种。

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时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阿罗汉即罗汉,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神通六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主要是解决练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以便为日后提高功力打好基础。用的方法叫做不净观法,主要包括四种:不净观、慈悲法、思维法、数息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使用。其中数息法又分为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四个阶段。

此法后来被天台宗发展成为六妙法门和止观法门,不净观具有较强的止念除欲功能,是一种很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禅的目标是排除一切欲念而生"喜"。"喜"的出现是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标志。二禅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乐"。在佛教概念中,"乐"和"喜"不同,喜是从心里高兴,乐是浑身上下都高兴。

乐的出现,标志着二禅的修习已经完成。三禅修习的过程主要是除"乐",无所谓苦、无所谓乐的出现是完成三禅的标志。四禅的修习目的是让不苦不乐即极乐境界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实现完全的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后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要运用和发挥自如,还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掌握、学习、提高的过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等十种功法。这种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点,而定力至极时,参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作用很大。其实这就是一种排除杂念,提高记忆力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就是这种意思,不过佛教的功法更系统化一些。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布施"是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

"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义所允许的思想、言行,屏弃相反的行为。"忍"则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功修炼。"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心专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大乘佛教的教义比小乘的要求宽松,适合一般百姓接受、修炼,所以最广为流传,并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禅宗和密宗。在这些流派当中,修禅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点。”

李心远听完住持老头说完后,像是明白了些什么似的,随即起身,双手合十的鞠了个躬,毕恭毕敬的开口道:“多谢方丈,弟子修缘明白了。”随即便转身要往外走。

就在他踏出第一步之时,住持老和尚又开口道:“修缘,有些事,终究是要了断的。”李心远听到这句话,踏出第一步后,另一只脚便像是灌了铅般的沉重。李心远没动,之时住持老和尚的话,让他想起了一些事,一个人。那种莫名的东西又开始在李心远的脑海之中横冲直撞,肆意妄为。

李心远背对着住持老和尚,开口道:“有些事放不下,成了佛也放不下,阿弥陀佛。”随即快步走了出去,回到了那座尘封已久的自己的禅房。刚一进去,李心远便有些吃惊,这房间之中一尘不染,像是每天都有人打扫似的。李心远只是微微有些吃惊,不到两个呼吸的时间便恢复了原状。因为他知道,这是谁做的,就算不知道,也没有必要去想不是吗。

李心远坐在那一尘不染的蒲团之上,闭上双眼,结降魔式打坐,可口中的经文越是反复念诵脑海中那不知名的东西却像是如鱼得水一般更加活跃,好像这经文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似的。

李心远蓦地睁开双眼,眼中金光弥漫,顿时便看清了脑海之中所游荡的东西是什么了。那是一个人的模样,那人一袭白衣,头绾简雅堕髻,青丝垂肩,玉簪斜插,暗香萦际,面若夹桃又似瑞雪出晴,目如明珠又似春水荡漾,鼻梁高挺立体,如冰山雪脊,乍一看并不是很惊人,但这精制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