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裙钗记 > 裙钗记 第27节

裙钗记 第27节

因为新上任的西宁国主大屠宗室,前太子钱明秉率了三万部众要投梁。西宁皇族是党项人,钱是他们给自己取的汉姓。

三万西宁人要是拒之,由着他们内部再厮杀一次,大梁只要作壁上观就好,要是纳之,吸收的好,当然能为大梁所用,可是有很多问题,是不是真的投过来?投过来会不会叛变?怎么划出土地安置他们?怎么让他们和汉族融合在一起?

是拒是纳,各有损益。两边损益,也权衡不出明显的偏颇来,因为未来不可估摸。

皇上心里下了很大的决心,面上平静道:“这件事情,左右就是那些意思,就让太孙裁夺吧。太孙既要裁夺,就让他过去吧。”

谭亮还在场呢,出声阻谏道:“皇上,千金之子不坐垂堂。殿下怎可入凶险之地,请皇上三思。”

皇上没有说话,看着孟鲜。

孟鲜辩道:“我朝太|祖皇帝,历经六十余战,身负十六处伤,才开创了大梁王朝。太宗皇帝,早年以储君之身,戍守燕京,亲御强敌,而成为一代明主。历朝开朝之初,前几位皇帝都是大有作为,及至三四代后,便多为龙驭深宫的守成之君,文气多重于武气,再之后,多是安逸平庸之君,举朝重文轻武,对内对外,皆失去了威服的能力。臣以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应该去切身体验一下边关的风云,从中领会一番军事的功绩,殿下不是简单的,家中积攒千金的富人,殿下坐着储位,身处权利的中心,本身就已经站在凶险边缘,应当随时保持着陷入险地的警惕之心,和面临险地的,从容不迫的皇家风范。”

“既然来投的,是西宁的前王储。朕也用同等的人招待他。”皇上由衷笑道:“朕要让那些西宁人好好看看,我大梁储君的风采!”

许能达率先告退。

作者有话要说:皇上正式出场!

☆、第七十一章 佛珠

这件国事,皇上就这样全权交给了赵翊歆裁夺。

赵翊歆离京及西宁整件事决定权的转移,起初,也只有和赵翊歆接触的几个人知情,对外秘而不宣。

不过,这样的大事,在赵翊歆到达凉州后,也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内阁户部兵部在争议了几次之后,也不争了,皇上都决定了,还争什么争。

皇太孙,确立十二年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导向。他就像有袋动物一样,常年的,长久的躲在皇上身下,朝政不用说,从来不触碰,就是国朝的宴庆,也是绝迹行踪,可以说,除了伺候太孙的宫人;血缘上比较亲近的亲戚们;因为皇上不太倚重宦官,怕太孙被一群小内侍伺候着带歪了,时有招和太孙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入宫,比如他的那些伴读们,这三拨人之外,太孙是很少接触外人的。

甚至于两年前,南疆的小国入朝,使节只知有皇上,而不知有太孙,还向鸿胪寺卿询问国朝储君何在,鸿胪寺卿一时尴尬不已。

若非皇上没有儿子,孙子也只有一个,外人都要揣测,太孙不得圣心了。

当然,那些外人都是窥探不到皇家生活的人,恶意揣测的。皇上是喜爱太孙的,喜爱到溺爱的地步。

宗室王者非诏不得出封地,在京宗室非诏不得出京三百里,这是从太|祖时期就定下的祖训,赵翊歆说走就走,招呼也不打一个,被人截住了,皇上还给他补办手续。

元兴二十七年秋,赵翊歆奉皇命迎接投梁的前西宁王储钱明秉,及他的两万部众。

为什么只有两万人,而不是先前传言的三万人?因为有部分人看着太孙来了,临时起了叛变之心,想着把太孙擒回过去,交给西宁国主,看在这份功劳上,在西宁换一个栖息之地。毕竟,那些投梁的人,要是在西宁有容身之地,也不想投靠大梁的。那些人是党项人,西宁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在西宁,党项人在政治上处于绝对的优势,是控制权力的民族,换到了大梁,大梁是汉家王朝,党项人就处于政治边缘,成为了少数民族。

临阵叛变之事,也在周王世子和颖宁侯的预计之中,太孙就是试金石,投靠大梁之心真不真切,一试便知。叛变的,在激战中举过武器的一万多人,一个不留,都被斩首了。所以实际归顺的只有两万人,皇上允许他们在洪驰岭一带放牧,史称洪驰事件。

洪驰事件成为了赵翊歆政治生涯的首秀,真正意义的,启动了他身为储君的权利。从此,再也不会有人认为,赵翊歆的太孙,当得没有存在感。

夏语澹轻轻撩起帘子的一角,往外瞧着街道人群。夏语澹以前也是宅女,但以前有网络,不出门也不影响生活,那也至少每个月逛一次街。现在,夏语澹在夏家的一年半里,一次都没有走出过二门之外,且以前是主动宅,现在是被迫宅,压抑久了会有反弹,逛街的兴趣比以前更强烈了。好在,虞氏长于市井,不喜欢一辈子困于二门之内的宅门生活,她是姨娘,又不能外出做客,她也不好佛事,所以,乔费聚是允许虞氏出门逛街的。

十年里,虞氏每次这样出来,乔费聚都是打发了仆人伺候,他从来不陪,倒不是因为虞氏是妾,他才不作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