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成长的骄傲与烦恼 > 张一山,青春有颗易老的心

张一山,青春有颗易老的心

张一山,1992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他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饰演“刘星”一角被观众熟知,之后相继出演《寻找成龙》《大熔炉》《杀寇决》《余罪》《七个我》等作品。

当下年轻的男演员大概分两种:一种永远活在杂志里,拍照时气场全开,一演戏就犯“尴尬症”;另一种则是活在戏里,明明是“老司机”,面对相机却怎么摆怎么不自然。前者说的是众人皆知的一批花样“小鲜肉”,后者说的就是张一山。他为《环球人物》拍摄照片,摆的姿势除了插兜就是托腮,标准的20世纪80年代沙龙照气息。记者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拍照,他说:“因为我本性就不是一个想发光的人啊!”

他连说话都有些“老派”。他主演的网剧《余罪》在爱奇艺播出后,两个月内创下20亿播放量。这部讲述一名警校“小痞子”潜入毒品团伙做卧底的网剧,让张一山瞬间成为娱乐圈的香饽饽,“实力派”“真男神”成为他的新标签。

当《环球人物》记者问他:“第二季《余罪》受到了很多争议,连原作者都出来说‘质量下降’‘余罪已死’,你怎么看?”他像是早有预料般,气定神闲地说道:“小说在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时候,如果想让每个人物都立体,都有自己的三观和经历,就必须有非常复杂的合理化和逻辑性说明,可能就会造成偏差。”事实上,诸如“合理化”“逻辑性”这样的词在采访过程中不断出现,常常让人觉得:他不是“刘星”,他是年轻版的陈建斌。

出道12年的资深艺人张一山,就这样传递了一个事实——青春有张不老的脸,但青春有颗易老的心。

“我很感性,但我不敞开心扉”

采访的当天早上,微博上最热门的就是张一山在酒吧唱歌的视频。2015年,他和几个朋友在家附近的酒吧小聚,聊到即兴处就被拱上台唱歌。“当时歌单上有好多歌我都不认识,突然看到一首动力火车的《那就这样吧》还行,就唱了。”他唱歌的声音与大众熟悉的

稚嫩不同,透着一股不羁、洒脱,深情到许多女“粉丝”称自己“已经单曲循环了整整三天”。

《那就这样吧》是20世纪90年代的歌曲,张一山唱这首歌让不少人觉得“画风不符”。“其实,我不喜欢现在的流行音乐,而是喜欢李宗盛、王杰这样的歌手。小时候,爸妈就听这些人的歌,我跟着听也觉得特喜欢。”他是那种心理年龄永远比实际年龄大几岁的人:12岁被选中主演喜剧片《家有儿女》,在剧组始终记得爸妈教导“要谦虚、有礼貌”;“刘星”一角让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小童星,他反而在学校越来越低调,因为知道“嘚瑟会挨揍”;有几年“童星长残”的新闻屡见不鲜,他常常借此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让那些看他长大的人指着他说“怎么成这样了”。

这种闷头的思考让周围人觉得张一山是个“冷漠”的人。“接触我的人发现我挺有距离感的,其实我就是不好意思。我内心有很多感性的东西,看一些电影、听一些歌会很受触动,但我不敞开心扉,对我父母也不会推心置腹,而是自己消化、解决。”习惯了他的淡定之后,很多人常常被他突如其来的情绪吓到。《家有儿女》杀青时,全体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吃饭,菜还没上,张一山就大哭起来,毫无预兆,情难自制,最后感染到所有人抱头痛哭。

“我很喜欢这种感性,我觉得演员就是个感性的职业。我们现在很少有机会去体验社会,自己思考就变得很重要。”说着,他又颇有些严肃地纠正了记者对他“爱哭”的总结:“其实我很少哭,我本身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不会被那些不好的事情所左右。”

没想到他这么能豁得出去

《余罪》火了之后,张一山的采访陡然间多了起来。但他倒没有“终于红了”的幸运感,反而还有些担忧。一次,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余罪》中还是有很多比较敏感的话题,你们安排那么多宣传好吗?不会出问题吗?”他的心比谁都细。

这种细心让同剧的演员都感到惊讶,戏中饰演他情敌的

张雨剑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们这一代可以说都是看张一山的戏长大的,总认为他就是刘星那种范儿,所以第一次见面还觉得挺不一样的。”

在戏里,张一山饰演的余罪是个吊儿郎当满嘴浑话的卧底警员,张雨剑的角色则非常成熟、稳重,可到了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的性格却调了个个。张雨剑对张一山想法的成熟缜密印象深刻,“他对角色的揣摩,对自己想要的感觉都非常明确。”有一场戏,余罪和大反派傅国生对峙,余罪暴露了身份,现场拍摄时,张一山设计了一个动作:桌子底下,傅国生的脚慢慢伸开,余罪的脚慢慢缩了回去。他对导演说:“这样完全就可以体现人物心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强弱对比。”许多类似的灵感不仅让同剧组的年轻演员叹服,导演也对张一山刮目相看。张一山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其实一开始,导演对我来演余罪还是有些意见的,因为他对我的感觉还停留在刘星那个年龄段,可是戏到了一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