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层次越高的人,越能专注做自己 > 除了年龄,你该和所有人一样

除了年龄,你该和所有人一样

1

上班的第一天,领导让我做自我介绍。

我说自己是实习生,他立即纠正我,以后不要说自己是实习生,就说是某某部门的某某就好。我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初入社会时,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总是很低,心里总会用类似“我没工作经验,做不好是正常的”这些理由来纵容自己;电话里父母也会这样安慰我:“不如别人没关系,咱慢慢来嘛,毕竟还是一个学生。”

工作中,领导像对待一个正式员工一样对待我,偶尔交给我很重要的任务,有些担心的自己心里想: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一个人,好害怕做不好。

正是有所畏惧,才有所重视,我时常提醒自己: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职场没有小孩子,从我踏进这里的第一秒开始,我就应该学着他们的样子去生活。

***说,二十多岁的人,可以是惊世才华正初露头角,可以是碌碌凡人却胸有成竹。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执意地把他当作“孩子”,那他也就会“众望所归”地变成一个“孩子”。

如果我一直把自己当成学生,注定成长不了。不把自己当孩子,

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

2

我们和父母不谋而合的是我们把自己当作孩子,他们永远把我们当作孩子,永远用自己的翅膀为我们遮挡所有风霜雨雪。

偶然间看到《聆听父亲》里面的一段话,便了解了父母的心声:有一度,我甚至决然地认为,应该让你永永远远成为我想象中的孩子。

看,如果我们不反抗,他们会照顾我们一生。

和办公室里的几个女生聊天,聊到过年回家和父母相处的生活,我说,我最喜欢和我妈聊天了,可以聊一整天;最喜欢和我妈去浴室洗澡了,因为我只需要吃着我的苹果就好,她会帮我洗澡,洗得干干净净。

和父母在一起,这些我们会的事情,自己无须动手,更可怕的是那些我们不会的事情,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去学去做。

人生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向,一是出门,二是回家。

那些常年在外饱经风霜的人最想的是回家,而当下的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出门。

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去不想去甚至是害怕去的地方,去不舒适甚至是遭罪的地方,做成年人该做的事情。

3

我们固执地把自己当作

孩子,那些比我们小的人已经拥有了一切。

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大学生的成就,他们早早实现经济独立,事业也做得小有成就,作为同龄人甚至是学姐的我感到很是惭愧。

想起咪蒙在一篇文章中写过的话:同龄人这个词都是伪概念,同一个年龄,见识、经历、资源、能力天差地别,有什么可比性?除了年龄,你们什么都不一样。

这些话就像是一个巴掌,狠狠地打在自己的脸上,更打在自己的心上。

微博上有个话题:“90后”目前应该有多少存款?自己从上到下翻着评论,一会儿惊讶一会儿赞叹,一会儿羞愧一会儿自卑。

晚上室友给她十七岁上高二的妹妹打电话,电话中她们两个人在讨论《活着》这本书,我在一旁听着,发现十七岁的小姑娘真的很可爱,想起自己的十七岁就那么过去了,而自己关于十七岁的记忆好像只有一片空白。

原来十七岁才是年轻,原来我们连年轻都没有了,却依然固执地称呼自己为孩子。

拥有大人的年龄和样貌,却还是小孩子的技能和见识,生而为人,真的很抱歉。

4

现代

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即使年龄可能快要三十岁了。回家也和父母谈过这个问题,便问了老妈,她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

没什么文化的老妈突然正经了起来:“以前我也是像你这样觉得自己是孩子,二十五岁嫁给你爸,二十六岁你出生,我看着你没什么吃的饿着在那里号啕大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大人了。”

原来,肩上担负着责任,人会立刻长大。

最早发现自己是大人这件事,还是在我大一暑假。

那时候专业上只学了一些基础理论,什么都不会的自己茫然地走进一家又一家公司,然后从一家又一家公司里走出来,被拒绝的失落感加上因酷热天气的高温而热红了的脸,整个人狼狈到不堪入目,感受到求职的困难时,我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不得不走入社会的大人了。

后来依然称呼自己为孩子,不过是在掩饰能力够不上年龄的尴尬境地、自欺欺人罢了。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说:“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得奖与否、

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是至为重要的。”

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