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王女韶华 > 王女韶华 第140节

王女韶华 第140节

奉天殿。

“皇上, 当务之急是立即将京营的五万军士召回来,瓦剌部已临大同, 这个关头绝不宜再分兵——”

“臣附议。”

“臣附议。”

沈首辅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中, 激起一片赞同声。

对京城来说,南疆有险, 不过疥癣之疾, 即便真让暹罗联合东蛮牛入侵了进来,糜烂那一片土地, 短时间内也危险不到中央,大可慢慢收拾;

关外的瓦剌却是居于心腹处的大患,自秦汉以来,漠上草原那片苦寒凛冽之地从没有消停过, 如同中原王朝改朝换代一般, 草原上的势力也是不断更迭, 一个部族叫中原王朝打败了,或是休养生息个几十年, 卷土再来,或是另一个部族乘势崛起, 此起彼伏, 总是不能一劳永逸。

而无论那些蛮族历经多少更迭,有一点核心始终不变, 那就是对中原这片沃土的野心觊觎。

现在的这个瓦剌,从根子上来说,就是前朝余孽的变种。

百多年前前朝以异族窃取大统, 倒行逆施,激起民变无数,短暂的不足百年的历史中,各地起义如星火燎原,最终前朝抵挡不住,兵败逃亡,主支逃入漠北,分支逃入南疆。

逃入南疆的余孽势力既薄,又算是背井离乡,在南疆立足不稳,经过当时的朝廷军队几轮扫荡之后,声势就消了下去,渐渐不再听闻他们作乱的消息,朝廷也不再将注意力投注过去。

逃入北漠的主支势力则大得多,北漠也是他们的老家所在,他们往那边去,比往南疆的那支生存要容易不少,只是他们在中原受创甚巨,无力抗衡周边漠北漠西等几个势力雄厚的部族,几轮乱战之后,被分而吞并了下去,又之后,草原上出了个雄主,将这几个部落征并统一了起来,就是今天的瓦剌。

前朝大厦虽倾,但作为曾经的草原霸主,虎倒还有一点架子在,瓦剌部的这个雄主自称丞相,立的可汗却正是前朝余孽皇室血脉的后代。

“皇上,瓦剌此次聚十五万大军而来,其势之汹,绝非以往所比,臣请同时召各地勤王军前来,共御敌寇。”

又一个臣子提议道。

同样得到了一大批臣子的附和声,在抵御瓦剌这个议题上 ,群臣罕见地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因为京城绝不容有失。

摊开舆图就可以发现,大同距京城的距离简直近到可怕,假使大同告破,内三关失守,瓦剌破居庸关而入,那京城就像是一个穿着轻飘春衫的小姑娘,美丽而毫无遮蔽,随时可能零落于铁骑下。

这是成祖的作为,他是一代英主,出于天子守国门的豪情,将京城北迁到了抗击敌寇的前线上,以此告诫子孙后代不懈武事。

在这样有志一同的进谏之下,皇帝下令,先期出发的五万京营军队折返向西,由驰援南疆变为增援大同。

战事暂还不知如何,消息灵通的人家是已经知道了瓦剌来犯的军情,在私下悄悄议论传递着,京城上方不知不觉飘了一层紧张的气氛。

朱谨深来求见皇帝。

不等他开口,皇帝叹了口气:“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现在大同形势远危急过南疆,朕不可能于此时分兵。沐家那边,让他们坚持坚持罢。”

朱谨深道:“儿臣知道,但儿臣去往户部,尹尚书将儿臣先前预备的粮草也拨往大同了,说是奉了皇爷的谕旨。”

皇帝点头:“是朕下的令。瓦剌捡在这个时候去犯大同,那周边的屯田只怕都保不住了,不从京里调拨,那边难以支撑。”

朱谨深面色白得似玉,努力压着脾气:“如此措置,兵不给,粮也不给,皇爷让云南拿什么坚持?”

皇帝知道这事自己干得略理亏,那粮草是朱谨深从尹尚书嘴里硬夺出来的,都用车装得好好的了,只等着云南方面的消息,结果大同出事,他捡了个现成先拿走用了。

就好声好气地哄道:“你不要着急,你想一想,大同与云南孰重,朕也是不得已。”

这个问题朱谨深不用想也知道答案,他同时还知道这怪不着皇帝,皇帝选择全力倾向大同在战略上没有一点错误,要是不保大同保云南,那才是吃错了药呢。

但是暹罗入侵本是一件大事,让瓦剌这一闹,如今提都没人提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大同去,至于远隔重山的云南,好似被遗忘掉了一般。

只有他还全心惦记。

他尽力心平气和地道:“不是儿臣着急,瓦剌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彼辈本就贪婪无耻,如今付出既重,所图必大,不得到足够的利益,绝不会轻易退避,这一仗不知要打到哪一天,而云南七万人马已陷于境外,皇爷打算叫他们坚持到什么时候呢?”

这个问题皇帝一时答不上来。

南北同时开战,云南要应对暹罗和东蛮牛,京城要抵御瓦剌,哪一头都不轻松,哪一头看上去都不是很快能结束的战役。

除京营之外,朝廷不是没有其它兵力,但战力与京营绝不可比,九边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