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神武破印 > 第34章:提笔写春秋

第34章:提笔写春秋

这确实是郑家的大事情。早上申元随郑清风一起出发。郑家学宫由郑家学堂改造,仅在门面上从新装饰了一下。由于郑家以前缺少儒学士子,仅有一些郑家自己的先生上课,郑家培养人才。

路上听郑清风说:郑家的招贤榜已经发出去,有一些赵国和上官家的学子来郑国。这次充入学宫做先生。到了学宫,李天成出门相迎“先生这几天在那里潇洒,让我等好找啊。”

申元却不能说自己在培养黑暗人才,只能笑道“偷闲而已。”

“先生看这里怎么样?起步虽然仓促,但如果先生来这里就蓬壁生辉了。”李天成道。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这里虽小,有学士你啊。”申元笑道。

“先生过奖。”李天成道“这次约先生来此,主要请先生一起谋划一下学宫主要课程。”

“这方面学士你可是专家。”申元道“其他地方的学宫主要课程是什么?”

“帝朝内主要学院有嵩阳山天一阁和上京的上林苑。天一阁乃孟柯所建,天下大儒汇聚与此。历时9000余年,已形成天下文道之首。天上浩然正气滚滚奔流。天下士子无不以入天一阁为荣。阁内藏书亿万,供天下士子阅读。

而上林苑是帝朝学宫,乃董仲书所建。董仲书立大周气运后,为巩固帝朝文道,为帝朝培养士子人才,建立上林苑。上林苑主要培养经世人才,学成后受帝朝委托派往各地治理一方。

这两个地方说白了一个是研究,一个是实用。”

申元沉思一会说“我郑家在文道上底子薄,藏书又少。建立象天一阁这样的研究学宫自是不可能。这郑家学宫先期只能为郑家培养些文道人才。”

“不错,学宫初建,先不好高务远。饭一口口吃,事一步步来。”郑清风在一旁说道。

“好,郑家学宫就按上林苑的方式建立,培养郑家经世人才。”李天成道。

不知课程怎么安排。”郑清风问道。

“课程分两阶段,第一学堂为孩童或识字不多的子弟准备。课程先是‘千字文’‘论语’‘诗经’。第二学堂为培养实用人才,课程为‘孟子’‘大学’‘尚书’及天一阁历来大儒的文章。”李天成道。

“可否增加算学、帝朝的历史和各世家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课程。”申元道。

“这是为何。”郑清风问道。

“算学是管理地方的必要基础手段。比如田地、亩产、人口等,包括行军所需粮草数量等都需算学。

而帝朝和世家历史让学子能了解天下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学子当借此领悟天下大势。

而地理课程可让学子知天下之大,胸中自有天下,而建心中报复。”申元道。

“好。”李天成道。“先生如入儒道,必成天下大儒。”

“既然先生和***来了,请留下墨宝。立院当天需引气运立文道。墨宝可做镇基之用。”郑雪准备好纸笔。

申元想想,提笔写道“挥毫抒胸臆,提笔写春秋。”

“好,好句子。”李天成道。

换到郑清风,提笔想了半天,脸都变成苦瓜了。申元忽然想道前世一句经典名对,在郑清风耳朵边轻轻说了。郑清风提笔写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好句子。”李天成躬身一礼道“此联正应天下学子之心。”然后命人把郑清风所书的对联挂与学宫正门。“后天正午学宫落基,建郑家文道。”

两天后,申元与小妹,小胖子早早来到学宫。学宫内已经立起祭坛,儒家至圣仲尼和孟柯的画像挂在上面。而郑家先祖的画像挂在旁边。几百名学童在院内吟读论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

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郑家的几位长老和内门讲武堂的长老陆陆续续到了。

“这不是小九的字吗?”几位长老看到学宫门口的对联,再看郑清风一脸得意的样子说道“这小子,不知道从那里弄的一幅诗句在这里显摆。诗句是好诗句,只是被这字给祸害了。”

正午时分,李天成和大长老上了祭坛。李天成还是儒家服饰,手握一书卷。神态甚为恭敬。

在祭坛上,李天成与大长老先在仲尼、孟柯和郑家先祖的画像前敬香。然后屈膝叩拜,行三叩大礼。台下众长老和郑家子弟纷纷跪下。几百子弟的论语声响彻学宫。伴随着读书声,学宫内似乎有一股清气在流淌。

敬毕,大长老起身高声念读祭文。李天成展开书卷,学宫内流动的清气涌向书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