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三国]谋士求生指南 > 第73章 饲虎养鹰六主六臣

第73章 饲虎养鹰六主六臣

许都宫城, 承光殿。

殿中墙壁涂漆, 漆『色』赤黑相杂, 愈显皇室的威严贵重。回廊外不时有身着内朝官服饰的小黄门在走动, 无人言语, 唯有枝头鸟雀啾啾而鸣。

正殿中的宫人们或跪伏在地,或侍立在旁,殿内只有君臣三人谈论之声。

博山炉中燃着兰草,白雾袅袅而起。殿内白昼燃着灯烛, 胡人模样的铜像跪坐在地,面孔上的神态滑稽可笑,头顶与双掌上托着灯台。

另一角的烛台上燃着蜂蜡,也称“蜜蜡”。黄蜡为青铜雀衔在口中,中空的雀颈成为这盏灯的导烟管,以避免蜡烛燃烧时生烟。

下首的两名儒者, 其中一人头戴进贤冠, 冠上有二梁, 银印青绶, 正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孔融。

而佩铜印黑绶那人年近五十,面容清隽沉静, 仿若经霜积雪的松柏, 岁寒不凋, 隐约可见昔年风采。此人是迁都许县后从冀州而来的荀悦,荀仲豫。

汉帝好读书籍,爱好文学, 常常召孔融与荀悦侍讲宫中。

这一日正好说《左传》,孔融说完史实,荀悦评议道,“君臣之间,同善则治,同恶则『乱』,杂则交争。”

君臣同心向善,就能开启治世太平。君臣沆瀣一气,不忧黎民,不顾苍生,就将天下大『乱』。而君臣不同心,善恶相杂,必然起纷争。

刘协头戴黑帻,帻上戴通天冠,身着黑『色』常服,闻言饶有兴致问道,“君臣之道,卿可详论否?”

荀悦称诺,在下座拱手,“臣窃以为,世间当有六主六臣。”

“何谓六主?何为六臣?”

“身正而『性』仁,为人而不为己,是谓王主。”荀悦徐徐道来,“克己宽恕,好问力行,是谓治主。”

“勤勉守业,先公后私,是谓存主。”

“悖逆交争,公私并行,有得有失,是谓哀主。”

“情过于义,私多于公,至于政令失常,是谓危主。”

听着荀悦停顿下来,刘协问道,“其六何也?”

荀悦答,“其六,亲近谗佞,放逐忠贤;纵情逐欲,不顾法度;赏罚不分,过而不改;不听忠言,诛杀谏臣……此所谓亡主。”

孔融叹道,“此言得之矣。”

如今的『乱』世,全拜桓灵二位“亡主”胡作非为,生生自毁长城,败掉根基。

荀悦续道,“王主能致世太平,治主能行其政,存主可保社稷不亡。”

“哀主与危主,此二者若逢世道清平则幸免,有难则殆。”

“亡主,必亡而已矣。”

沉默听完的刘协抬眼道,“二卿以为,朕为何主?”他自嘲般笑笑,“王主,治主,危主,抑或亡主?”

孔融拱手低头,朗声劝道,“陛下负中兴之望,自然当为王治之主。”

荀悦道,“人臣亦可分,如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与佞臣六类。”

“《诗》云,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荀悦恭敬道,“如今天下纷『乱』,贤良之臣以天之高不敢举首,以地之厚不敢投足。”

身处『乱』世,贤才们谨慎小心,不敢作为。

“陛下宜播仁德于天下,感圣明于海内,亲用贤臣,远离谗佞,此为王治之道。”

孔融望向荀仲豫,这位用着最谦恭的语气姿态,说着最耿直不过的谏言。亲贤远佞,这听起来像意有所指?

刘协闻言百感交集,肯定这个道理的同时又心生嘲讽。荀仲豫忠直不通世事,他虽为天子,名义上是天下之主,然而大权尽在曹氏之手。即便他勤勉自律,亲贤远佞,有何意义?

再何况,在荀悦心中,贤臣恐怕是曹『操』,佞臣是董承等外戚……

他想起被曹『操』下狱的前太尉杨彪,又想起被敲打后不敢入宫的董承,羽翼被折,偌大的皇城似乎变成了囚禁他的牢笼。

百般不忿,千种怨艾,刘协却展眉笑道,“卿言是矣。”

荀仲豫是荀文若的从兄,这一番话未必不是出于荀彧的授意。一心中立的荀彧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不能因此疏远。

想到位于承光殿偏殿的尚书台,刘协神『色』诚恳,按着腰间的黄金错刀微微倾身,如同从史册中走出的虚怀若谷纳谏的明君,“朕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令尚书起诏,迁黄门侍郎荀卿为秘书监。”

身边的小黄门领命,趋步向外退去,前往尚书台传令。

刘协低头看着案前的简牍,“班固《汉书》文辞繁难,不易泛读,卿可依《左氏传》体作《汉纪》。”

班固所作的《汉书》是纪传体,而《左传》是编年体,纪传体的史书分人作传,有时一件史实要从几个人的传中拼接得出,而编年体的史书按时间线编排,显然更容易读懂。

时人以编史为荣誉,荀悦起身稽首谢恩,而后与孔融相携告退。

刘协独自留在殿中,他起身往殿外走,身后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