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江湖卷 > 闯荡太湖,贩运私盐

闯荡太湖,贩运私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的书店里曾有一本“小人书”特别热销,书名叫《双枪黄八妹》,画的是黄八妹抗日的故事。

黄八妹确有其人,是江苏金山卫(今属上海)人,1906年出生,兄弟姊妹众多,她排行老八,又因眉毛浓黑,略成八字,故称“黄八妹”。抗战期间,她给自己改了一个文绉绉的名字—黄百器,不过远不如“八妹”名气大。

由于家境贫寒,自幼失学的黄八妹到钱家圩八字桥吴家做童养媳,后解约回娘家。长大后迫于生计,以贩卖粽子、五香豆为生,后随父亲贩运私盐。金山卫海滩盐场历史悠久,所产的盐晶莹透亮、色白如玉,而且杂质少、易溶化、味道鲜,所以方圆百里的居民都喜欢食用这儿的“

两浦盐”。

1918年秋的一天,父亲为了防备凶悍盗匪半途抢劫,让年仅12岁的黄八妹练习枪法:“八妹,瞄准后就按照刚才所讲要领开枪!”孰料,黄八妹竟是天生的射击好手,她用左轮手枪连开六枪,全部命中20米外树干上那直径约10厘米的圆圈,父亲非常高兴:“嗯,八妹打得好,从现在起这把小手枪就归你了!”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苦练,黄八妹到15岁时已能够自如地使用双枪,而且在有效射程内几乎“百发百中”。她常在腰际插两把左轮手枪,威风凛凛地护卫父亲所在的运盐船。

在黄八妹17岁那年,父亲所在的运盐船途中突然被两艘盗匪船左右包夹。在寡众悬殊的情况下,父亲急得六神无主

,手足无措;她却不顾危险,蓦地拔出双枪跳上舱面,朝着那些家伙就是一阵猛射,当场打死9人,剩余歹徒见状吓得连忙逃窜,运盐船安然无恙。因而,“双枪黄八妹”的名号传遍江湖。

从此,在浙江平湖、江苏金山卫和太湖地区,提到黄八妹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众皆佩服。后来,黄八妹拜太湖“盐霸李”大汉子为“老头子”,实力逐渐强大,武装贩私盐,所到之处,各派势力都让她三分。

在贩运私盐过程中,黄八妹结识了出没于苏浙一带的“太保阿书”。“太保阿书”原名徐书生,系金山钱家圩人,他早年曾做“太保”(一种迷信职业)。“太保阿书”利用自己的特殊经历,1928年秋在家乡拉起队伍,

打出“劫富济贫”旗号。“太保阿书”起事之初,尚能对部下作约束,但随着队伍扩展,风气每况愈下,许多成员与“湖匪”无异。中共金山(浦南)县委曾希望争取这支队伍,“太保阿书”虽然态度客气,却没有接受地下党组织的教育。黄八妹同“太保阿书”结识后,便以身相许,希望依靠他“做一番大事”。

不久,法国驻沪总领事秘书樊尔谛带妻子赴苏州观光,乘小船游览太湖,不料一股“湖匪”冲过来,将夫妇俩绑了“肉票”。法国驻沪总领事得到消息很着急,要黄金荣斡旋。黄金荣想了想,又请杜月笙出力,杜马上派人赶到太湖畔,向“太保阿书”求助。“太保阿书”见扯上了赫赫有名的上海青帮老大,拿不

定主意;黄八妹则考虑给对方面子,并说服大小头目同意放人,而且不要赎金。

1929年春,军警对“湖匪”进行围剿。在一年多时间里,“太保阿书”不断率部抵抗,但最后人马溃散,他隐身上海虹口民居时遭擒,很快受到极刑。黄八妹按“太保阿书”的吩咐已先到别处暂避,接着又同别的团伙搭上关系,并卷入发生于淀山湖等处的大劫案。

在一次清剿中,黄八妹被捕,从她身上搜出两支短枪。于是,“女匪首审讯记”等新闻出现在1933年的《申报》上,连篇累牍,热闹非凡。

被捕入狱的黄八妹后因有贵人相助,以“查无实据”予以保释,1934年在奉贤南桥镇经营一家茶店谋生,转型成为“阿庆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