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江湖卷 > 无心政治,避祸上海

无心政治,避祸上海

宣统登基后,袁世凯以足疾被罢官。当时洹上的袁宅刚刚开始修建,袁世凯便带了两个姨太太由北京先到河南辉县暂住。除了北京锡拉胡同的住宅里留有一些人看家以外,袁家大部分家眷避居天津。

袁世凯给克定、克文兄弟写了一封信,命克文辞官回籍,监修园林;克定留驻京城,收集政坛情报。

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惊慌失措的清廷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委以内阁总理大臣之职,妄图借助北洋军的力量镇压革命。袁世凯到京赴任时,袁克文留驻洹上照看家眷,并时常奔走于彰德、北京之间。

一次,袁克文从北京返回彰德,大家一看,他已经剪掉了辫子,全家为之震惊。沈氏和**以为他要闹革命了,拉着他的手哭哭啼啼。袁克文无奈地说:“好啦!好啦!我以后留起来就是啦!”尽管如此,**还是放心不下,派人把他看管起来,让他不得随意外出。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氏一家全部搬进***。居京后,袁克文就任清史馆纂修,参与修编《清史》。他对政治毫无兴趣,也很少在官场上抛头

露面,却热衷于琴棋书画。他与易顺鼎、何鬯威、闵葆之、步林屋、梁众异、黄秋岳、罗瘿公等人,结吟社于南海流水音,请画师汪鸥客作《寒庐茗话图》。当时有好事者将他们称为“寒庐七子”,何鬯威还书有《寒庐七子歌》。

与之相反,袁克文的长兄袁克定则对政治野心勃勃,经常协助袁世凯参与一些重大的政治决策。克定是袁世凯的嫡出长子,比克文长12岁,其生母为袁世凯的正室夫人于氏。

1912年春天,袁克定在彰德骑行时坠落马下,受了重伤,一直昏睡不醒,袁世凯请了一位美国外科大夫专程赶赴彰德为其实施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克定身体基本康复,只是左腿留下残疾,走路一跛一跛的,从此落下个“袁大瘸子”的绰号。

后来袁世凯又送袁克定到德国去治疗,也没见什么成效。此番德国之行,袁克定以****大总统长子的身份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接见。袁克定腿摔伤后,袁世凯又开始有意栽培次子克文和五子克权,引起克定的忌恨。

到北京后,有一次袁克文和刘梅真陪着六姨太

叶氏外出看戏,一向神经兮兮的老三克良向克定密告,二哥克文与六姨太叶氏关系暧昧。心怀叵测的克定挑唆克良报告老父。从来视男女之大防、封建意识极为浓厚的袁世凯听后大怒,令克文跪下,挥杖就要痛打,幸有家人拦阻,才未酿成悲剧。方地山唯恐克文再遭不测,力劝克文避往上海。临行前,克文从掌管钱财的二姨太吴氏那里取了10万银票。

袁克文避至上海,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除了给风雅的袁克文提供了物质享受,还使他有了另一种“身份认同”。他加入青帮的消息,成为各报新闻。

袁克文与另一位文人步林屋在上海拜了兴武六帮老大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这个“大”字辈在当时是青帮极长的辈分了。当时在上海长于“大”字辈的人已经没有了,“大”字辈的人也屈指可数,黄金荣、张啸林是“通”字辈,最后一位海上闻人杜月笙是“悟”字辈。袁克文成为“大”字辈,不光是他花了钱,也与他父亲的身份有关。

袁克文虽是个文人,但极明白事理,他知道自己这个“大”字辈在上海没有什么根基,所

以一到沪上就主动造访了黄金荣。他给黄金荣带去的见面礼是10枚英国人铸造的黄金纪念币,是袁世凯请英商专门造的,用来纪念他成为大总统。黄金荣拿给杜月笙看后,杜也很欣喜,传

说黄金荣又送给了杜月笙3枚。

黄、杜二人也极能投其所好,除了在四马路上逛书寓兼寻花问柳的时间,黄、杜都会邀袁二公子搓麻,公子旗开得胜连下几城,但总以输光告终。而黄、杜也做尽人情,临走会赠还袁克文几千块钱。

但是袁克文生来不像是帮派的人,尽管是玩

票,帮会与袁氏之间当然还存在着相互利用的关系。但就他自己来说,更多的是仰慕孟尝君、春申君而已,做个自由自在的游侠,而他周围的人,每遇困境,也能因他一句话而解围—这是由帮他的性质所决定的。

既然当了“老头子”,袁克文在上海也真的收了16位门徒。袁克文风流倜傥却不是高调之人,也不惹是生非。他曾在《晶报》上登过一则门人题名启事,上来就说“不年三十,略无学问,正求师之年,岂敢妄为人师”。才30岁,正是拜师的时候,哪敢收

门徒?这段话看上去谦逊而合理。在这份启事中,他还逐一列出16位门徒的名字,不仅是澄清,也是对门生负责任。后来这16人中唱花旦的伶人金碧艳、金珏屏兄弟行为不检,还被袁克文逐出师门。

这样一个文人收徒,门徒的成分也很有意思,在上海期间,收入门下的多是艺人,有余叔岩(老生行余派宗师)、俞振霆、俞逸芬、韩世昌。当然还有些军政界里想与他和他父亲拉关系的人。但是1927年回到天津之后,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