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妻薄情 > 第51章 后人说《程丹若传》节选(酌情购买)

第51章 后人说《程丹若传》节选(酌情购买)

《程丹若传》

溯史出版社 (2022年修订版)

(节选)

上一章节, 我考证了程丹若的幼年时,出身普通,家族并未留下足够多的史料, 只知道是山西大同, 因避战『乱』到了陈家。

然后就是泰平十七年,忽然跟随名儒晏鸿上京, 期间发生了什么, 确实值得好生探究,但必须强调,做妾一说毫无根据,也不符合现实。

陈家不可能把亲戚的女儿送给谢玄英, 以良为贱触犯律法,且以谢玄英留下的文集看,双方绝非是不对等的情况下萌生的爱情。

至于女扮男装一说, 最早出自戏剧《思美》, 乃是杜撰的情节,出处可能是谢玄英的《四一集》——“三月裁新衣,丹娘却着浅红袍,是吾旧衣……夫『妇』如此, 平生无憾”。

但原文只说是着男士道袍,非扮男装,想来与“谢郎青衣”一样, 属于夫妻间的情趣,非有女扮男装事。

……

总,无论前情如何,可以确定的是,泰平十七年的秋天, 程丹若第一次踏足京城。

此时的,身份已经有所变化,“女”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位,但却为提供了一个留京城的可能。

当时,京城是什么境况?

这一年,世宗皇帝三十七岁,膝下无子,看似平静的朝堂暗流汹涌。着名的夏史研究者吕教授有一说法,非常有趣——“每个的生活都与政治密切相关,谢玄英的婚事尤其如此”。

确实,根据《至情论》,我可以确定,他曾经定过一门亲事,为什么婚事没有功,后来为什么会娶程丹若,明明双方的出身差别巨大,其的政治意味十值得考量。

……

但有一点,或许很多研究者都忽视了。

泰平十七年,程丹若只是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女,试想想,一个十五岁的孤女,生活与政治毫无关系,难道这个岁数,就已经有了后面的雄壮志?这未免也太离奇。

可如果说,是爱情促使这么做,又全无史料支持。

和谢玄英不一样,他这年写下了《秋思》,有一句“瑶池何日结灵果,来天浆冬夜尝”,认为是相思作。

天浆即是石榴意,丹若又是石榴的别称,冬夜无疑指他自,否则秋日的石榴想到冬天晚上,实有些不通。

所以,此时的谢玄英,极有可能存爱慕意,但程丹若呢?

爱慕这个史书留名的美吗?情理上似乎理所应当,可编者考据后,认为或许还存另一种可能。

只有梳理通这一点,才能理解程丹若今后的选择。

……

-

注释:

1、《四一集》,谢玄英的文集一,主记述了他与程丹若的夫『妇』生活,总结为四个“一”——“一生一世,一一意”,因此得名。

2、《至情论》,谢玄英的散文,论述了他对爱情的看法,提出“婚姻无情不始,情非婚姻不至”的主张。

3、谢郎青衣:语,出自《思美》标目,原句为“情至如明月兮,思美常青衣”,后指男子思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