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这个世界,终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 当你竭尽全力,神明自然降临

当你竭尽全力,神明自然降临

数太低,月考分和高考分相差太大,这样的差距,让我意识到,自己完全不了解高考试卷的方向,基础也很差。反观专业,中传考试的失败让我明白,专业基础还需要提高,思想还要更加成熟。

复读的一年充满了艰辛,但我也相信,这样的困难正是上天对我的考验。妈妈把我逼出家门,让我有了更多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做题,我把午饭缩减成了两包辣条加两包奇奇怪怪味的小浣熊干脆面,趁着从食堂走向教学楼的路上消灭一半,坐在教室再花5分钟吃掉另一半。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世界没有地平线……”

耳朵塞着耳机,用15分钟拼命骑到学校,停好自行车,飞奔到食堂,买一桶4升农夫山泉矿泉水,坐到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除了上午二节课后跑操、上厕所,下午1点食堂买辣条,我可以一天不出教室,认真做题,把计划做完的任务一条一条使劲画掉,这个时候就是自己最舒爽的时刻!成绩就这样一点点提起来,400、420、440、480、500……

复习过程中,找到文化课最薄弱的地方时,我先从战略上分析:数学差,文综强,语文平平,英语差,那就稳住文综优势,努力提高数学成绩,完全放弃英语,提高语文分数。

再从战术上做更详细的提分计划,即“五天计划”:每个五天计划都写好每科应该完成的任务,需要写完哪些卷子,看完哪些书。

对第一年高考数学

分,第二年我仍耿耿于怀,前一年,月考成绩不管多差都会在90分以上,但高考分数却只有43分。我努力寻找原因,发现以前对于数学的理解,仅仅是做题、背公式,对于数学知识框架完全没有重视。另一个原因是感觉,平时做的数学题和高考题有很大的手感差异,模式套路不太一致,这也是班里复读同学的共识,大家都认为高考卷子和月考卷子出题方向和意图不大一致。

盲目跟风做最难的数学题,反而忽略了容易拿分的简单题。老师花一节课去讲解难题,为的是让重点班的同学取得更高的分数。但我的目的不同,我不需要考140,只需要考100分。

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基础题不丢分,中等题多拿分,难度题全放弃。在这样一个思路的引领下,我开始重新温习数学的基本框架,把六本书的基础平均排布到9到11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做了12个五天计划,每天都有任务。

后来我渐渐明晰了数学老师的套路,白天复习基础知识,这部分我会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晚上讲难度题型,这部分我就选择性去听,用这样的时间差来做基础和中等难度题型,赶上主力队伍。

但时间还是不够用,于是我把英语课的时间也用来做数学题。为此,我算了一笔账,我的英语基础差,平时考70多分,努力也只到90分,与其为了这20分,不如把时间花在数学上,把数学从40分提升到100分,这样一来我就能事半功倍。

当然这要得益于我一个傲人的特长-抗干扰能力强,很多同学不能屏蔽干扰,如果上英语课,肯定学不进去数学,但是比较神奇的是,我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而不受干扰。当然,耍技巧的后果就是偏科严重,以至于大学英语学起来很吃力。

但为了高考,我每天都在算计分数,数学100分,语文100分,英语70分,文综200分。理想的状态就能拿到470分,考上中传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就这样我在艺考前制订了12个5天计划,艺考后制订了12个5天计划,终于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数学的第一轮、第二轮复习任务。当然,5天计划里不只有数学,每一科都进行“包产到户”。

复读那年,我把能挤出来的每一秒都用来学习文化课。去北京集训时,我总拿着一本数学题,下了播音课就做数学题,不吃不喝,甚至同学们都觉得我有点着魔。10天的集训结束后,我居然把立体几何全部做完了。

当然,文化课学习也有两**宝,一是“多刷高考真题”,二是“熟悉知识框架”,这两**宝使得学习效率特别高。

很多艺术生觉得艺术课才是最重要的,但经过第一次高考失败我发现,专业课固然重要,但文化课才是最后成败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对于顶尖的艺术院校而言,文化课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知识底蕴的厚薄,文化课带来的无形财富是专业课的保障。

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播音考生,政治、历史、语文就是即兴评述的素材积累。在艺考前的两个月着重背诵政治、历史、语文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当然艺术课也不能落下,虽然复读那年时间紧张,不能总上艺术课,但靠着“自学、自练、自查、自纠”,我的专业课成绩反而进步了。

庆幸的

是,第二年我到北京集训,虽然只有短短的10天,但老师们对我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再次见到我,老师们很诧异,问我为什么没考上,得知因为文化课,他们便更严格地要求我的专业,而第二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