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这个世界,终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 央视的八轮面试

央视的八轮面试

进入而不能辗转反侧,粗粝的床单贴在身上,我呆呆地望着天花板,突然异常想念北京舒适房子里的暖气。

是否回北京,这个问题我考虑了一周的时间,已经忘了当时到底是什么促使我愿意再次奋不顾身冲向央视新址大楼里的央视主播台。也许是不甘第一次的失败,也许是对央视新址大楼的执念太深,也或许是真的觉得自己可以。

就这样,在12月初,我买了一张飞北京的单程票。

年轻的我们总归是需要为梦想大胆去闯的,不忘初心总归是需要用行动去捍卫的。

飞机落地,干燥的空气依旧是那么熟悉,机场里面充足的暖气让身体的温度渐渐升了起来,身体像是充满了电重启了一次。我想,哪怕这次依旧一败涂地,我也认了,逆水行舟总比原地踏步来得强。

再次出征,较之第一次,少了过分的紧张,心态平稳下来。但相同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的面试依然在学院进行。

整个2015届毕业的学生都回来了,11播本、13播双、13播硕,还有博士生,大家都收到了消息,纷纷从各地赶回来参加这次的选拔。

央视四套的主播之争,人虽少了些许,但压力却不逊色于新闻频道,竞争同样激烈。初试只有一个考场,考官是鲁健老师和徐俐老师。

这是今年央视最后一次公开招聘,面试场外的师兄弟们相互以最简单的点头微笑打完招呼就转身认真准备去了,连第一次面试新闻频道时的寒暄都没有了。看着实习半年多回来的同学们脸上已经没有刚毕业找工作时的那种自信,甚至多了一些惆怅,想来,我的脸色也并不比他们轻松吧。

第一轮面试在我们上出镜课的教室里进行。

一块抠像的大背景蓝布,一方长条桌主播台、一台摄像机……这些平日里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的上课环境,此刻却稍显严肃。每个面试者拿着抽到的新闻稿件一一上前播读三四条稿件,为坐在摄像机后面的鲁健和徐俐老师呈现出最佳声音状态。

鲁健和徐俐老师,对我们学播音的人来说,就是男神和女神。鲁健老师长期担任中秋晚会的主持人,在《今日关注》中侃侃而谈、率真表达,被学院老师都奉为教科书;徐俐老师是中文国际频道的第一批主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语速快,当年主流新闻播音语速在220~230字每分钟,她就已经播到了270字每分钟,关键是快而不乱、快而清晰,这就是基本素质的体现了。

能在面试中见到他们,我的一部分紧张的情绪竟也转化成了小小的激动。

第一轮面试,考察常规播报,抽取稿件,正常播读,没有提词器。从声音面貌、专业能力等方面去综合考察。播完以后,鲁健老师问我身高,我回答1米77,徐俐老师说“够了”,就让我出来了。

迈出考场大门后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像是心上千斤重的石头落了地,不再去考虑为什么问我身高,又为什么说“够了”。和没考的同学们打完招呼,我就与同伴往宿舍走去。

一路上,大家笑谈着在各地实习发生的趣事,全然没有了半小时以前的紧张感,许久不见的情谊抑制不住,约好了晚上要去喝两杯。正欢聊着,班级群里发来消息,马上要进行第二轮面试,让参加过面试的同学不要走远。

这么快就要面临第二轮面试,这是我们都没有意料到的。

同学抱怨:“怎么这么快就出结果?还没吃饭呢,又得回去了。”

有人感慨:“人生就像过山车,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别抱怨。”

我说:“关键是心脏要好!”

我稳定发挥,在50%的淘汰率下得以幸存,进到下一轮。

第二轮面试,30多人坐在院长办公室里,接受鲁健、徐俐、学院鲁院长以及班主任的考核。

与其说考核,不如说聊天。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轮流做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爱好特长和特点。同学们按照顺序开始说,有说喜欢踢球,鲁健老

师就插话“我也爱踢足球,每年广院杯都会回学校来踢球”;还有说特别爱看鲁健老师的《今日关注》,基本每期都看,鲁健老师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看新闻的真是不多了,2003年做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我们收到的信全都是大学生写的,但现在,坐出租车,50多岁的老师傅说特别爱看我们的节目。”我补充道:“是当年的大学生长大了开了出租。”大家哈哈一笑。

相熟的同学私下交耳,这也算面试吗?纯粹聊天,怎么筛选人呢?

轮到好朋友徐英伦,他说:“我特别不爱在人前说话,也不喜欢朗诵,就是喜欢播新闻。”

徐俐老师问:“那你为什么要学播音呢?”

徐英伦说:“其实我以前是学美术的。”

英伦专业特别好,上次新闻频道的最后一轮面试他也在,同学们疑惑为什么他要这样说,明显是不讨喜的。但我懂,他就是一个有话直说的大男孩,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并不是不喜欢播音,相反他是我们班最努力的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