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秦:祖龙看我剧本,竟要我监国 > 第二十三章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求追读)

第二十三章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求追读)

民间疾苦。

这几个字概括了千百年来百姓遇到的一切事物。

天灾,百姓苦,人祸,百姓苦。

百姓想的并不多。

每天努力播撒粮食种地收成,也就为了吃饱一口饭而已。

也就是盛世,才能少交点田税,能够吃饱饭。

哪怕跟着别人起兵造反了,也就是因为吃不饱饭。

饿殍遍野,积尸横道,到处都是没有粮食吃的游民。

这段时间刚好是种植栽培粟麦的好时机,谁料刚准备种下,土地就干涸开裂了,一片萧条的景象。

河水都流干了,灌既又从何说起?

何况,关中土地可以耕种的面积本就很少,大部分土地都是旱地,如今再来一次旱情,可谓是雪上加霜。

看着眼前彷佛人生炼狱的民间景象,秦始皇嬴政眉头皱起。

这种民间景象,他竟然全然不知。

甚至,就连蒙毅,李斯也从未听见郡都县令上报。

这还是关内,咸阳治下的内史郡,这个县城里发生了这种大事,他自己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看着关内百姓如此苦楚,秦始皇嬴政心里也不是滋味。

不过,哪怕这个县城爆发饥荒,百姓们流离失所,嬴政也没有下令让管理这个县城的县令,直接开放粮仓直接赈灾的想法。

秦律治灾不振灾!

这个是从几百年前就流传下来的规矩。

老秦人都知道,官府从来不会打开粮仓救济灾民。

原因就是,发粮乃国家赏赐,灾民无功受禄!

这样一来,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就会被人看轻。

反正只要好吃懒做便能得到赏赐,百姓也不会想着自己屯粮,躺平张大嘴等大秦发放粮食就完事了。

如此,这种不好的想法就会传播民间。

哪怕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后,也恪守着这个道理。

不是冷血,而是遇到灾情的时候要治!

治灾涨人志气,受灾不会主动救济,而是提供粮食和农具,让灾民们自己去解决灾情!

总的来说,目前大秦解决天灾就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让灾民们自己干活来换取粮食。

另一种,则是暂缓灾民的土地税收,到丰收之年再补交。

同时,提供种子农具恢复生产,日后丰收了再交还。

所以,秦律不赈灾,但是治灾!

大秦现在还是耕战为本,要供养起前线几十万大军,后勤的粮食可不是一个简单数字。

总不能每次出现天灾就掏钱来养灾民吧?

只有让灾民自己解决旱灾的问题,才能一劳永逸。

于是,随着秦始皇嬴政一声令下,东巡车马缓缓停下,开始安排人手治理这里的灾情。

嬴政坐在六头高头大马并驾的御用座驾内。

看着这些灾民,披头散发,没有一点生机的样子,嬴政微微一怔。

百姓苦。

百姓固然苦。

可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传授给他们抗灾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不过想到这,秦始皇嬴政也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若是有又高产还能耐旱的粮食作物那就太好了。

如果以后发生这种类似的灾情,完全可以提前储备粮食,即便连年大旱,也不至于饿死。

现在大秦的粮食作物基本都是以粟麦为主,一旦遇到大旱灾害,很容易大片大片的干死。

即便吃的时候还要拿出来将其春碎,才可以食用,实在太过麻烦。

可是,这种又高产又能耐寒的作物,世间真的存在么?

片刻后,秦始皇嬴政开始专注凝神。

只见,在他的眼前,缓缓浮现了关于这些灾民的人生剧本。

自从有了人生剧本这个功能以后,每见到一个人他都会打开看一遍属性。

指不定他能从民间挖掘出一些人才,振兴大秦国运呢?

何况,人生剧本又不要他消耗什么物品,简直就有如古时的伯乐,能够看穿这个人的未来。

哪怕是这些灾民,他也依然如此,指不定能从中挖掘出什么旷世奇才。

就这样,嬴政一一扫了过去,几乎都是白板模板。

期间还夹杂着一些灰色负面命格,这一点上并不让他感到意外。

【姓名:张三】

【官职:无】

【命格:布衣(白),贫寒(灰)】

【近期转折:数天后得到县城内分配的红薯作物,改变了全家人饿死的命运。】

红薯?

这是何物?

秦始皇嬴政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名词,有些疑惑起来。

此物他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说过大秦境内有叫做红薯的东西存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