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原来三国可以这么读 > 第七十九章 趁机除隐患

第七十九章 趁机除隐患

曹**了,曹丕上位。曹彰统重兵前来吊丧(实为争位),而曹植和曹熊来了个“冷处理”,不管不问。这其实都是很愚蠢的行为,而且着实不孝——老爹死了,难道就一点都不悲痛?而曹彰是手握重兵的,最后知错就改因此也就有惊无险;而你曹植可是原来的世子,在关键时刻怎么还这么胡乱,授人以柄?在国人的心目中曹植素来形象正面,不仅忠孝而且智商高;依P民我看来其不仅智商极低(至少是情商极低),而且似乎并不孝顺(当然了其当时可能内心十分悲痛,只是因为憎恶亲兄曹丕的缘故而故作此态)!

曹彰提重兵从千里之外的长安一路杀奔而来直至邺城城下,居然无人拦阻。依P民愚见原因有三:首先,曹彰能征惯战,威名赫赫,大家都有些胆寒,因此不愿主动与其交锋;其次,曹丕作为曹操的世子时间不长,而且不显山不露水的,众人对

其并不很臣服;最后,曹彰也是曹操之子,现曹氏后人争位,很多人是想作壁上观的。这个时候如果曹丕发兵相抗,十有八九是要惨败的;幸亏谏议大夫贾逵挺身而出,大打“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取得了近似完美地效果。

在这里还有个小细节:曹彰服软之后主动将所帅本部军马尽交予曹丕。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呢?P民一番琢磨,觉得缘由有二。首先,此时的曹彰不仅对曹丕心服口服,而且还满心愧疚,为了谢罪,其主动提出上交兵权。其次,此时的曹彰已经对弟弟曹丕俯首帖耳,为了彻底曹丕的怀疑,其主动释去兵权。最后,此时的曹彰是单枪匹马,十万雄兵都窝在城外呢;如果这时自己还不识相,曹丕翻起脸来乱刀剁了自己也未可知。而曹彰主动上交兵权后下场果然不错,全身而退。

曹彰素来镇守长安,那里是战略要地——本身就是三朝国

都(西周、西汉、东汉末期的一部分),且西临羌人,羌人剽悍不驯,必须得大兵镇守。想必曹彰归去后又被曹丕授予重兵——曹彰欲擒故众,果然一点都没吃亏!

看来曹彰并不算傻。他以前的历史也证明:一位百战百胜的将军并不可能傻到哪里去。

曹植十分无礼,一错再错。而曹丕在成功处理了曹彰这个老大难后,开始专心处理起另一位“刺儿头”曹植来。许褚领着一千虎卫军杀到,逮捕了曹植及其府下大小属官,押送邺城。而此时曹植和一干人等居然尽皆醉倒!曹植的两位心腹丁仪兄弟曾极力称赞曹植英明神武,看来也不过如此!

当然了,这两位也是草包。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其言是也!

最后是曹丕招曹植现场赋诗。今日很多尊贵的大大们都认为曹丕是想借机除去曹植,P民我独认为非也。曹丕的确是想借机惩罚曹植,但并没想一

定将其杀掉。

曹植连做了两首诗;尤其是第二首,实在精妙。为了把豆子煮熟,愚蠢的豆萁不惜玉石俱焚,燃烧自己牺牲自我,实在是可惜可叹。曹丕听了后除了感动后估计还悟出了些人生哲理,再加上母亲卞夫人的极力干预,终于曹植得免大难。

而刘备这里则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按理说荆州已失,问鼎中原的可能性已经彻底破灭,此时的当务之急发展经济,伺机夺回荆州。而刘备却一厢情愿地决定先做掉东吴孙权,再做掉北方的曹丕!更为奇怪的是此时此刻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法正等人却一言不发!刘备最后的败亡,诸葛亮、法正等一帮重臣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刘备听从廖化哭谏,准备做掉关公父子败亡的帮凶——刘封和孟达二人。然而彭羕居然首先事先得到了消息,连夜修密信给孟达。这说明了什么呢?P民我认为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刘备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够好,连属于“绝密”密级的信息都能泄露到身为从事这种中层官级的彭羕头上。而彭羕显然不够聪明,政治能力低下,在大是大非面前站错了队。

而最终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杀了彭羕,实则失误。彭羕这人纵然千错万错,然而“犯罪未遂”,并未产生实质性伤害;同时彭羕这人有大功在先,不可轻易诛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诛杀了此人必然震动其密友孟达,影响全局。最终上庸丢失孟达叛降刘封大败都与此密切相关!

孟达叛逃后刘备大怒,用刘封来拼孟达,来个现实版的“鹬蚌相争”。其实此时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经济安顿民生;即便要复仇也应该全力出击,而不是单由刘封率孤军前去拼消耗。

刘封此时还蒙在鼓里,昂昂然而往,可见其智商不高。而孟达显然比刘封聪明,他一语中的:“汝死已临头上,还自执迷不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