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不悟传奇 > 学无涯(百十六———百十七)虚无是真

学无涯(百十六———百十七)虚无是真

(百十六)

“佛德指的是智、断、恩三德。智德,指佛的智慧圆满。断德,指佛能断尽一切烦恼惑业。恩德,指佛有救度众生的大愿大能。”

“成为法宝的三个要素:一是以涅盘解脱,常乐我净为体性;二是以三十七道品为方便。”

接下来,我说一些常识,以免路遇同道中人,落了下乘,“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正勤:已生之恶令断、末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生。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念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分: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众生根行不等,摄受法门千差万别,分四悉檀法。

世界悉檀:即运用通常的思考方式、感觉、观念等解说佛法的知见,使一般世俗人也能随顺修行,如说持五戒十善可以往生善道,造五逆十恶便下堕三涂等。

为人悉檀:即依据众生各别的根机和能力,因材施教,令其生起善根,而逐渐的悟入佛法正知见。

对治悉檀:即针对众生的烦恼、应病设药,如对治贪欲修不净观,对治慎恚修慈心观,对治愚痴修因缘观,对治昏散修数息观,对治我执修界分别观,对治业障修念佛观。

究竟悉檀:即破除一切的言说、文字,直显诸法实相的理体,令利根众生顿悟第一义。

前三种为权教,后一为实教。”

“沙门原指一切出家修行的人,不论佛教或外道,都称做沙门。真实的教法,能契合真实的道理,依此修行,便能断一切诸恶,摄一切诸善,就是如实修行了。而僧宝也可略分为三种:

义僧:即诸佛如法而住于世间,随众生的机缘和悟境显现差别相,而其实相不可亲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不可思议,为一切众生的良佑福田。

贤圣僧:为见道位以上的贤圣。若在小乘,指证得初果以上的境界,大乘指初发心住以上的菩萨。

福田僧:指在凡夫位的出家沙门,虽然未证道果,但亦能庇荫众生,能给予众生安隐快乐,所以为众生种福田的处所。”

“圣贤有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它道出了一个人随着生活阅历和时间的增加,自身看待事物所发生的三个变化。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孩提时代学业之初,一张白纸纯洁无瑕,父母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所有事物在眼里都是本来模样。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随着认识的深入和交流的宽泛,会发现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诱惑接踵而至,虚伪和潜规则几乎无处不在,看到的很多都是假象,很多东西看不透,黑白颠倒和是非混淆让你无所适从,激动、愤怒、忧豫、多虑和警惕,你的世界变得很复杂。开始不愿意轻易地相信什么,不断在现实生活里迷失方向,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困扰着你。就此沉沦,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山自然不再是一座山,水自然不再是一泊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梦想有了清晰的认知,形成了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个人境界得到了升华,对大千世界的认识有了时间和空间共存的可变延展。这个时候,就是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佛说,人本是人,何必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人生其实根本谈不上什么境界,在修行中,三种境界在不断反复,一时看山是山,一时看山不是山,等会又看山还是山,你就会明白一生只是从死到生,只是历练和感悟在积累。

外家也有种说法是这样的,第一重境界是常人所识,一切都是没有争议的;第二种境界是成长过程中对存事物在是否产生怀疑,这是哲学思考;到最后发现只是自己想多了,见到世界只是它的本来面目,这是我佛境界。”

听大师傅这么一讲,常人和佛之间,原来还有哲学,嘿嘿,好吧,日后再行把玩。我得先问问他这人怎么飞起来再说。

(百十七)

“下面我讲一讲这佛家二谛义:道家鼻祖老子主张无极生太极,无中无所不包,万物皆从中而来。我佛二谛义包含两种,一种是为凡夫俗子所受用的理解,是俗谛;另一种是真谛。所有教义从二谛义出发,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真谛就是追求的目标。

在二谛义上,我佛逐渐领悟出三个境界:一是俗谛,万物皆有,执着于外界物质,患得患失;真谛则是万物皆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不必在意,不要让外物成为自身的滞着。二是万物皆无;真谛则是非无、非有,即取之中道,无所谓无,也无所谓有,不存偏颇。三是万物非无、非有,此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