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看望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王遵义)

看望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王遵义)

2020年11月22日,我们淄博市古典建筑园林文化艺术研究会,邀请部分企业家一行36余人,赶到黄河岸边的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看望了抗美援朝老英雄李继德同志。

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家住三圣村的东南角,宅院前面是一片广阔的麦田,空气清新,宽敞亮洁。大家在邻居的热情带领簇拥下,进入李继德老人干净整洁的农村宅院。向老人献上礼物和现金,并举行了简短的仪式。知道我们的到来,李继德早已身着久违的军装,戴着抗美援朝纪念勋章,精神矍铄,在等待着我们,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军容犹在。

1935出生的李继德,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虚岁16岁的他,也去报名了。由于年龄小,最后,他只有以1931年出生的年龄,报名参军了。于是参军前和媳妇拜完天地就随着部队出发了。李继德至今仍记得当时军中传唱的歌儿,高兴地同大家一起高兴地唱起来。

抗美援朝战斗打响后,李继德同战士们渡过鸭绿江到达目的地后,他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5团2营6连1班,班里有16个人。李继德至今还记得:其中,一个四川兵和李继德关系最好,他名字叫黄继光。那时候,士兵们在一个大通铺里休息,和李继德天天挨着的就是黄继光。

老人告我们:“黄继光个子比我矮,圆脸。因为我年龄最小,吃饭的时他怕我抢不到饭,吃不饱,就总是往我的碗里夹菜。晚上怕我冻得受不了,就说我搂着你。”

一个碗里吃饭,一个被窝里睡觉,两个人战场上建立起来的友情尽管短暂,但是十分坚固。说起黄继光牺牲的整件事,老人说,他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

这位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5岁志愿军老战士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黄继光堵枪眼的时候,我离他不到100米。因为晚上敌人有照明弹,所以我看的特别清楚。”

听老人说,“当时他们所在的部队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而且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高地。那时敌人密集的活力已经完全压制住反击部队的前进。志愿军发动突击,全部以失败告终。就在这时,刚刚才突击受阻的黄继光突然在阵地前站了起来。”

李继德说。“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后面营长开始命令“冲锋'!”

“敌人炮火相当厉害,有毒气弹、烟幕弹,我们的枪大多是‘***’。但战士们很勇敢,下了命令没有一个往后退的。”李继德说,敌人进攻一次,我军就反击一次,双方拉锯。“6连伤亡得差不多了,团长给营长下命令把4连顶上去。敌人又反击了,4连伤亡得又差不多了,团里又下命令,3营9连急行军再去抢山头,夺下了阵地。敌人又上来了一个团,9连伤亡了一半,进入了防空洞。”李继德回忆起这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被照明弹照得宛如白昼的战地之夜。

85岁的老人李继德老人久久难以平静。李继德老人告诉我们,在阵地上,敌人的炮弹落下了好几万发,山上的土被打的翻成粉了。

李继德在战斗中也不幸负伤,敌人的3颗子弹从他的左腰部打入,从右下腹部穿出,在他的身上至今留下了6个血窟窿,当时肠子都掉出来了。幸运的是,黄继光牺牲两天后,李继德只剩下一口气被人发现,最后送到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二十五陆军医院接受救治。病情稳定后,他才给家里写了去朝鲜战场后的第一封信。

康复后,医院给出了“不适应部队工作”的意见。李继德没赶上评功会,身边的战友也大都阵亡,他就这样带着身上唯一的勋章———六个子弹窟窿,回到了老家。但在三圣村,这段往事却很少被提及。

滚滚黄河水,见证着这段抗美援朝中令人难忘的故事……

黄继光、李继德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